太空舱里需要穿什么衣服?人在太空舱里会有什么变化?

admin 386 0
  随着神州十一号的升天,我们队航天的探索又将再进一步,而且现在大家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相信不少人都好奇太空舱内的景象,好奇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见识一下神奇的太空舱内部照片以及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吧。
  太空舱里需要穿什么衣服?
  航天员需要再太空中居住一段时间,因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等等都要经过严格把控。
  食
  航天营养与食品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臧鹏介绍说,根据航天员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主食、副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6大类近100种食品,5天不重样。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比如,太空冰淇淋,看上去像白色泡沫一样,是干干的、硬硬的,但是口感据说还不错。这一次,食物还有加热装置,航天员在太空也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一天的午餐
  主食:米饭、黑米炒面、牛肉米粉等
  菜品:土豆烧牛肉、油焖笋萝卜、烧三珍
  汤和饮料:白菜蛋花汤、去腻茶、桃汁等
  怎么吃?把自己捆在桌边吃
  因为宇航员进食时身体也会在空中飘来飘去,所以他们得用一些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饭桌边上,有时甚至一只手扶着桌板,一只手拿着东西吃。这一次,航天员在天宫二号配备有折叠式工作台,既可以作为工作台,又可以作为餐桌使用。
  有应急 应急食品管1天
  在食品包中,有一个橙色的包,臧鹏介绍,这是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的食品包,装有每名航天员一人一天的应急食品和应急饮水,主要是为了应对飞船推迟返回,或返回之后等待救援期间航天员所使用。

  住
  噪音:控制在50分贝以内
  此前,有航天员反映工作和生活区噪音太大。这次,技术人员制定出严格的生活区和仪器区噪声控制指标,把航天员工作区、生活区噪音控制在了50分贝以内。
  温湿控制:舒适得像装了空调
  人体最舒适的体表温度是23℃,相对湿度在50%附近,飞船携带的热控系统可将密封舱的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这一人体最舒适的温度,就好像装了一个空调。
  室内设计:颜色营造出地面感
  为了他们在失重的太空中体会到在地球上的感觉,技术人员为“太空屋”漆上了不同的颜色,四周的墙面选择了明亮的米白色,底部选择了深灰色,工作台等面板采用了天蓝色,多层次的颜色划分给航天员清爽的感觉。
  “太空屋”在内装饰材料上选择了轻量化的硬件材料,有效解决了之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工作时,脚下软质内饰“一踩一个坑”的不便。此外,技术人员还在舱内多个区域增加了硬质扶手,并增加了驻留腰带、无线蓝牙耳麦等人性化设计来解放航天员的双手,让航天员在舱内更轻松自如工作。

  睡觉:调低了亮度可屏蔽语音
  睡觉的时候,航天员需要把自己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上。工作人员对睡眠区的灯光照度范围进行了调整,最低亮度调低了;为了避免夜间天宫二号飞行进出测控区时的语音通报影响航天员睡眠,技术人员设计增加了进出测控区语音通报“允许/禁止功能”,航天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屏蔽测控区的语音通报;睡眠区里还增加了“云插座”,可供航天员与家人进行私密通话。
  衣
  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例如,衣服必须由防火材料制作。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到是穿着衣服。
  除了地面任务服装外,航天员进入太空后穿什么?据了解,除了发射和返回阶段,航天员在空间实验室都将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阶段和场合换上不同类型的专用服装,有数十个种类。服装的设计还要考虑舱内光线环境下进行摄影、摄像和图像传输后的显示效果。

  地面任务服装
  常服
  任务训练服
  专用服饰
  在轨工作生活服装
  工作服
  为航天员在舱内正常温度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操作生活所设计。
  休闲服
  为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日常穿着。
  锻炼服
  由可拆卸组合式上衣与裤装构成,用于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太空跑台运动、骑自行车运动时穿着。在设计时,既要在服装结构上满足失重状态下航天员肢体运动的动作变化和舒适度要求,又要兼顾狭小空间实验室内的视觉感受。

  失重防护服
  主要是为了防止航天员长期在太空中驻留出现骨丢失,穿上能让航天员肌肉紧致。
  舱外太空服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航天员有出舱需求,还需要穿专门的预防宇宙射线和电离辐射的舱外太空服。
  工作休闲
  7天休1天每天工作8小时
  针对神舟十一号任务要求和特点,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

  将开展多项在轨试验
  首次开展我国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可以实时检测航天员心肺功能;
  参与多项应用载荷技术试验,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
  开展在轨维修操作,进行人机协同验证;
  开展一些科普项目。比如,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即“太空养蚕”、“双摆实验”和“水膜反应”。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洗澡用擦洗头用揉
  在太空中洗澡是件麻烦事。只不过要用擦的方式“洗澡”,用带有清洁剂的特殊毛巾擦拭身体,然后再用不带清洁剂的毛巾擦拭身体,当然,“擦澡”后的感觉肯定不会像在地面上淋浴清爽。洗头则是用一种直接戴在头上的浴帽,用手揉搓后就算清洗完毕。

  男女小便坐站均可
  在每艘太空飞船上装设的都是男女通用的厕所。固体与液体排泄物各有其接收容器。便溺器专门的漏斗装置使男性女性都可站着小便,当然,如果他或她喜欢的话,坐着也行。
  厕所还配有专门装备。不管宇航员用什么样的如厕姿势,都得用驻留带把腿部固定住。航天员方便一下,光准备工作就要花5分钟以上。
  如果航天员正在执行任务时需要上厕所,那就需要靠特制的纸尿裤来解决问题。
  写日记听音乐看电影
  航天员可以做自由娱乐和个人整理。个人休闲是个性化的,根据需要、喜好进行配置,还可以摄影摄像、听音乐等。
  这是陈冬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表示,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丽的地球和我的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

  保健
  身体心理都呵护
  骨丢失对抗仪:专属健身器
  骨丢失对抗仪,也叫“对抗骨质疏松的仪器”,它通过敲打航天员小腿部位穴位,刺激骨骼、改善血液循环,对抗骨质疏松。
  无创心功能测量仪:专属保健员
  用于保障航天员健康。
  天地协同会诊:地上医生给看病
  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疗问询、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以及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评估。此外,这次任务首次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
  跑步骑自行车:太空中也要锻炼
  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6天,休息1天。休息的这一天,也不能完全休息,要做锻炼。这一次,航天员在太空中有专门的跑步机和自行车。心理舒缓系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在专业心理医生支持、亲情交流、航天员团队支持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持手段。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升级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航天员可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传递邮件,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人在太空中生活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只要在国际空间站里待上5个月,即使你每天都在跑步机上锻炼,你仍可能失去12%的骨密度,损失40%的肌肉质量。这相当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你从20岁变成了60岁。
  并且在太空中,人处于失重状态,没有重力将你往下拉,因此你身体里的液体会重新分配,你的心脏变得越来越虚弱。同时也有一些更微妙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大脑
  在实验中,小鼠暴露于模拟的火星辐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会出现更多的β-淀粉样蛋白。这意味着,长时间的太空旅行可能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几率。
  眼睛
  体液的重新分配增加了眼球中的压力,这对视神经产生压迫,可能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使人产生视觉问题。辐射水平的升高也提高了患白内障的几率。
  鼻窦
  头部液体的增加会导致鼻塞、颈静脉突出和面部浮肿,这些综合起来使人感觉就像患了感冒。
  嘴
  宇航员们称,在太空中食物的味道变得更淡、更无味。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胃中的气体不能和液体分离,因此宇航员往往会打让人难受的“湿嗝”。

  协调
  宇航员习惯了漂浮的东西, 他们能在微重力环境中准确判断物体的漂浮方向,拿到移动的东西。但刚回到地球时,他们会显得很笨拙,拿着的东西经常会掉。
  肾脏
  减少的骨量最终会变成血液中的钙,这可能会导致钙沉淀,产生让人痛苦的肾结石。
  免疫系统
  在太空中,免疫系统的T-细胞不再增殖,这使宇航员很容易出现细菌感染。

  血液
  在太空的最初几天,新产生的红细胞往往会被破坏。虽然这种破坏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停止,但是你的血红细胞数量将会因此处于较低水平,直到你回到地球。
  脚
  你的脚底会蜕皮,因为它不像在地球一样经常和地面接触。但脚面会变得敏感,因为这个位置经常会与宇航服上鞋里的脚带发生摩擦。

标签: #太空舱 #会有什么 #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