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住窑洞的地方还有吗?窑洞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哪里?

admin 1319 0
  提起窑洞,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延安。这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窑洞承载了中国近代以来的重要历史。那么除了延安之外。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使用窑洞?在社会发展已经逐渐现代化的今天。窑洞还有人在居住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还住窑洞的地方还有吗?
  提起窑洞,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陕北黄土高原。其实,窑洞并不是黄土高原的“专有建筑”,在离西安城区不远的长安区大兆街办,就有几百孔窑洞,而且现在还有人住在窑洞里。
  80年前修的窑里还住着人
  过了南三环,顺着马鸣路往南走四五公里,就到了位于少陵塬上的长安区大兆街办赵湾村。昨日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路西侧随处可见窑洞。这些窑洞有的已被部分掩埋,有的里面还住着人。
  走进一个小院,两孔窑洞映入眼帘,这是65岁的村民赵女士和老伴的住处。一走进窑洞,就能感觉到一股凉气扑面而来。
  “村子里只要是住在少陵塬下的,基本上每家都有窑洞。”赵女士说,由于西安市殡仪馆新馆建成,自家门前的马鸣路也开始拓宽。2012年左右,建在路边的2层小楼被拆,楼后的窑洞保留了下来。
  赵女士说,自家这两孔窑一共有30多平方米,目前一孔住着人,一孔堆放杂物。
  “这窑洞是我公公那一辈人挖的,到现在最少有80年了,以前是土窑,因为我们老两口都喜欢住窑洞住不惯楼房,八九年前就用砖加固了。”
  花两万元“精装修”窑洞
  与邻居赵女士相比,赵湾村另一户居民赵广广家的窑洞可谓是“精装修”。他家的两孔窑里,地面都铺了瓷砖,窑外也都用沙子水泥进行了处理。
  62岁的赵广广说,这两孔窑是2000年重新“装修”的,当时用了5万块砖,8吨水泥,连人工等费用总共花了2万元左右。
  在其中的一孔窑的一角,还有一个一立方米左右的“天然冰箱”。“夏天放瓜果蔬菜,冬天放些土豆红薯,比冰箱还好用,很少会有东西放坏。”赵广广说,“我儿子也给我买了冰箱,但基本上都用不上。”
  赵广广家有一栋3层的自建小楼,但他和老伴仍习惯住在窑洞里,“虽然楼房里最小的房间都有将近二十平方米,但住起来就是不得劲儿,不如窑洞里干燥舒服,冬暖夏凉。”赵广广说。
  70岁的康景池说,1972年,因为家里人口增多,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已经不够一家人住,于是他开始在少陵塬下挖窑洞。一镐一镐地刨、一锹锹地铲土,两孔不到20平方米的窑洞,他一个人挖了近一年。康景池表示,窑洞建成后,自己一家就搬进去居住,他和老伴一直住到现在。
  目前还有十几户住着窑洞
  对于村民坚持住窑洞,大兆街办一名姓左的副主任十分无奈。
  “就算没拆迁,我们也不鼓励村民住在窑洞里,但有十几户现在仍然住在窑洞里。”左副主任说,目前大兆街道办下辖共8个村,大部分村子都有窑洞,大概有几百孔,“因为少陵塬地形的原因,这里的村民新中国成立后还有挖窑洞、住窑洞的习惯。每孔窑洞的使用年限长短不一,几年、几十年不等,这些年虽然有一些村民自己用砖加固了,但说到底还是土窑,仍然有安全隐患。”
  左副主任说,街办的工作人员也去劝过,但是收效甚微,很多老人都不愿意搬。为此,每到汛期,街办工作人员都要挨家挨户上门检查窑洞安全,劝说住窑洞的人家搬离,“太危险,尤其是遇到大雨和连阴雨,土窑垮塌的风险就会增加”,左副主任说。
  专家说法:少陵塬上挖窑洞可追溯到唐朝
  “著名秦腔剧目《王宝钏》里面唱的‘城南五里有寒窑’,这个城南就是今天的少陵塬一带。”西安市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王智说,少陵塬上挖窑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由于唐朝夜晚是有宵禁的,传说每到夜晚来临,官兵们就会把乞丐赶出城外,由于没有地方居住,很多人就利用少陵塬特有的地质特点,挖洞穴居,久而久之,这里就产生了窑洞。少陵塬一带建造窑洞的习惯,可能这时候就开始了”,王智说。
  王智说,窑洞是从人类最古老的穴居方式演变而来的,延续到今天已有数千年历史。人们早先是利用自然形成的陡坡土崖凿洞而居,简单实用。后来为了就近耕作,就开始利用土塬挖窑洞居住。相对于窑洞比较集中的陕北地区,王智认为,关中地区的窑洞数量较少,而且窑洞在建造和装饰方面也没有陕北窑洞“讲究”。
  王智说,陕北地区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而关中地区一直较为富足,窑洞只出现在较为贫瘠的塬区,而且窑洞大多是依照当地的地形所建,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城镇周边的窑洞,注定会逐渐消失。
  窑洞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哪里?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我国是一个窑居比较普遍的国家,从新疆吐鲁番、喀什,甘肃兰州、敦煌、平凉、庆阳、甘南,宁夏银川、固原,陕西乾县、延安,山西临汾、浮山、平陆、太原,河南郑州、洛阳、巩县以及福建龙岩、永定和广东梅州等地区。
  陕西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指陕西省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主要形式有地坑窑、沿崖窑、锢窑。
  据初步统计,自解放至今,中国的窑居群众总数达一亿一千万,目前仍采取窑方式者则有四千万人之多。其分布区域以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为主,很多贫困户居住的土窑,年久失修,由于暴雨洪水、滑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窑洞房屋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广大窑居人民群众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希望知情者告知群众,不让他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标签: #窑洞 #主要分布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