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象北迁,为什么这些大象没有象牙呢?

admin 270 0

云南大象北迁,首领头象是母象,亚洲野象母象是没有象牙的,公象有象牙。不像非洲野象公母都有。

近日云南亚洲野象群“短鼻族”(“断鼻族”)一路向北上了热搜,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热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央广网昆明5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群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迁,引发关注。监测显示,这个象群由成年雌象6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3头、幼象3头组成。象群从“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徙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

监测显示,这群象基本是朝北偏东方向行进。目前,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因此,一路往北走的原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截至30日晚6时10分,野象群已经迁徙至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大湾村尖山哨坡附近。专家分析研判,这15头野象有继续北迁的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国内专家解释以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云南省亚洲象专家委员会成员陈明勇为主流,据他介绍,种群数量增长、觅食压力变大,栖息地承载力下降都有可能是原因。

陈明勇指出:“我们初步分析,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由于没有人为干预,森林的郁闭度非常好,林冠层表现非常好,林下可采食的食物种类、数量都在不断减少。森林保护好了,对于大型食草动物来讲,林下可采食的植物反而少了。另外一个方面,在保护区周边或者森林边缘,很多农户种植了大量的亚洲象可采食的食物,如玉米、水稻等,亚洲象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就会不断被吸引从保护区走出来。走出保护区后,它们的行为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前是以天然植物为主要食物,现在以农作物为主要食物,这种食性的改变,导致有些象群不再回到保护区去,给当地社区、村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带来了人员伤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一带,数量在300头左右。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也是当今世界体型第二大的陆地动物(仅次于非洲象)。一般身高约2.8米(最高记录为3.7米),最重可达7吨。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象是群居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还没有什么地方比云南的环境更适合亚洲象生存,何况那么多亚洲象没有迁移,就这个“短鼻族”展开行动,而且还是刚刚换了头领的象群。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判断问题出在这个首领头象身上!

亚洲野象不仅有高超的智慧,还有极深的传承和记忆。说白了就是亚洲野象是有历史传承的古老族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些族群里面,一些大象到了老迈的年龄,就会主动离开野象群,独自一人去往他们族群特有的野象冢,其实就是一处幽深的峡谷。

所以野象不仅是有极高智慧,还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因为野象一生几十年,是没有一头在临死前,去过野象冢的。但是一旦他们老了,他们好像听到了祖先的呼唤,神奇的找到去往野象冢的路。

然而事实情况是,在野外,我们人类无人机,都有可能寻找不到某地的踪迹,但是从未去过野象冢的老象,却能准确找到位置。野象这种生物,是陆地上除了人类之外,最聪明的物种,没有之一。

“短鼻族”为什么一路北上?我想答案就是在这支北上的亚洲野象的首领头象大脑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亚洲野象,靠啥联络的呢?

低频声波,鼻子,脚都是他们确定对方位置的有效方式。

有研究表明,大象通过鼻子,嗅闻周边空气,就能准确知道100里路以外的天气变化,比如风雨,比如清空万里。

多年饲养大象的泰国,前几年出现了一件奇葩事。

有那么几只大象,他们发现泰国首都养育他们的动物园,没钱了,要倒闭了。

他们这几只大象成了没主的生物,没人要了。

于是这几头大象商量一下,大家要注意,这是大象自主的行为,全程没有人类参与。

它们自觉组队,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回到泰国北部,原来饲养他们的人家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新闻上过国内热搜。当时很多人慨叹,这大象简直成精了。

可是,问题是,他们是如何在没有人类引领的情况下下,记住当初他们从北部,迁徙到泰国首都这段旅途的呢?

很明显,他们知道自己老家在哪里,不仅如此,这帮夯货回了家以后,还找到十来年前,把他们卖掉的主人,把主人收拾了一顿。

专家们设计了诸多方案想“劝”“短鼻族”重新返回是徒劳无功的,不能真正解开首领头象的前世今生之谜也只能任其北游。而我们现在要沿途做好监督,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不要节外生枝就好了。它们的目的达到会自然回归的!

标签: #云南 #大象 #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