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一辈子拼死拼活为孩子,孩子大了却常因为父母的一点问题而恨父母?

admin 174 0

前几天,看了一条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视频,视频说的是儿媳妇生了个女儿在坐月子,儿子因为妈妈没给媳妇儿买来冬瓜白萝卜,没给媳妇儿炖猪蹄,亲儿子就对母亲破口大骂、摔锅砸碗,甚至还直接喊话让老妈“赶紧滚”。

小的时候,孩子是父母的掌心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长大后子女成了家、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父母一辈子为了孩子的成长、生活而拼命,孩子大了却常常因为父母的一点问题而憎恨,这样的描述用王老太的“家务事”来做引子,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儿子对王老太的情绪爆发均在于老人本末倒置的为人处世,王老太的儿子在视频里说:“她不是不会,邻居生了病什么都会,还炖好了亲自送到医院去,如果不是这次她(媳妇)生了孩子,这些都不是事……”

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王老太儿子的心结和情绪爆点,都在于王老太“把外人当亲人,把亲人当外人”的处事关系,说实话任意一个家庭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埋怨,有的时候还真不能责怪子女不孝,而是老人越老越没有安全感、就越“糊涂”了,虽然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很有说服力,但子女终究是父母晚年的依靠,子女有的时候也不是刻意啃老,而是希望在父母那感受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温暖。

最后,王老太家庭的“冬瓜、白萝卜”矛盾,虽然在调解员的劝说下风波暂时平息,但是家务事、尤其是坐月子里发生的矛盾,可以说剪不断,理还乱,该视频下方的评论不断,有人担心王老太的养老生活,也有人吐槽王老太的本末倒置为人处事,要知道家庭矛盾单方面是起不了大战。

以下是视频下方的部分热点讨论:

好了,我们再回到主题问题:“为什么父母一辈子拼死拼活为孩子,孩子大了却常因为父母的一点问题而恨父母?”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矛盾是一个家庭必备的修炼过程,没有鸡毛蒜皮小事的家庭不叫家,而矛盾激发的大战也不是一件、两件事引爆,都是积攒在一起因为某个引线点燃。天下父母心没有不爱自己的爹妈,老爹、老娘把我们养大不容易,不管他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去包容,毕竟老人耍脾气、老糊涂一次,我们就少一次陪伴了……

但好的关系又是彼此双方性,单方面的迁就、容忍,更容易在情绪爆发的时候不可收拾,所以家和万事兴的基础,就应该是彼此双方的互相理解和包容,这才是一个家庭该有的过日子态度。

那么,在家庭过日里老人和子女都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过日子呢?

一:老人

1、 不要太在意一件小事

有很多老人,仗着自己是长辈、养育者的身份,倚老卖老不说还总爱道德绑架,比如,“我是长辈,我说的话就要照做,你忤逆了就是不孝”,这样完全被人控制的生活,任谁过了也身心疲惫,更何况还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和感情基础的婆媳关系呢?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之间的关系也是千古难题,实际上这样的糟糕关系均在于婆媳之间的心态情况,曾经刷到某大V的婆媳视频,媳妇是外地人嫁到北京,婆媳两个人十几年从来没有任何一句争吵,为什么呢?因为她们根本吵不起来。

婆婆是一个非常睿智的老太太,面对媳妇问“为什么吵不起来”的时候,婆婆对着镜头说“有什么可吵的,你说好就好,你说不好下次不这样做不就行了”。是呀!家庭相处关系不就是如此吗?如果一件小事情都耿耿于怀,那么又如何生活到一起、又如何和乐融融呢?

2、 管好自己“嘴巴”

作为老人,最睿智的老年生活应该是对“心口不一”说No,很多老人老了老了就变得糊涂了,他们在儿子儿媳面前惟命是从、甚至很大度,但是在邻居或老友的面前却秒变受气包,还有些婆婆在儿子面前是总是表现出对儿媳的各种包容,但是私下里却是各种针对儿媳,仿佛让所有人知道儿媳对婆婆不好就胜利了。

实际上,这是婆婆做的最糊涂一件事情,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能解决问题吗?最后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有的时候本身没有多大事情,过几天大家依然和乐地生活在一起,但是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家长里短之间的“婆媳”关系,更是街坊邻居的八卦,在留言的散播、你一言我一语之下,最终小事变大事,甚至积攒下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婆媳心结。

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是老年后最睿智的过日子态度,也相信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的说法不是无风起浪。

3、不干涉子女的事

最后,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离不开父母的过度干涉,过度干涉子女只会平白无故遭嫌弃不说,也给晚辈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摩擦。如果条件允许、如果不是子女非要要求同住,建议老人在自己还能自理的时候独自生活,不同住不代表子女不孝、也不代表老人的晚年就没有人管,反而是那些独自居住的老人更受子女牵绊。

在老人带孙子方面,如果不是子女要求、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也不建议主动请缨带娃,毕竟隔代带娃、教育会产生较多的代沟,如果实在是忙不过来的情况多去帮帮忙,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教育,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做“夹心饼干”的互孙心切,其实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相处的很融洽。

二:子女

1、不爱听,出去走走

作为子女,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脾气暴躁在作祟,再加上老人的一些坏习惯、脾气,都会引起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这个时候若是我们不爱听、心情不好,实际上我们出去走走、逛逛街和朋友谈谈心,这些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关于和老人之间产生的隔阂,实在是没有必要去争个输赢,即便是这件事情我们争了个赢又能怎样呢?家和才能万事兴。

如果公婆不能做到不要太在意一件小事,那么子女就放宽心态、不去计较,当老人一个人无趣地呛呛后,你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是自我安静和反思,事后也会主动去讨好、弥补自己的过错,老小老小,有的时候就跟小孩子一样,我们会和“孩子”一般计较吗?答案是不会的!

2、不记仇,老人不易

作为子女,我们还要拿出该有的大度不跟老人记仇,因为不管是哪个老人生养不易,正如开篇王老太的白萝卜矛盾调解员所说那样:“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是买其它少见的东西买不到可以理解,但是一个白萝卜都买不到,一桩又一件鸡毛蒜皮小事加在一起,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猜测,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做?只能说是老糊涂了”。

但反过来说,老娘老糊涂了怎么办呢?我们不能不管、更不能丢了,大多数说出让老娘“滚”都是情急之中的气话。就拿王老太的儿子说,在调解员的调解下双方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儿子主动去把家里面自己打碎的东西收拾干净,还把厨房里收拾干净、嘱咐王老太用电安全。

3、 不嫌弃,谁都会老

老人,有的时候还真的跟孩子一样,他们老了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在自己丧失自理能力的时候,就跟曾经的小孩子一样需要被大人照顾,但是老人还和小孩子不同,他们身上的自尊心更强、嘴巴也经常叨叨不饶人,以至于和子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抱着“不嫌弃,谁都会老”的思想观去和老人相处,尤其是家里面有小孩的子女更要以身作则,用我们“不嫌弃、有耐心”的态度去善待老人,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感受什么是真善美,将来以同样方式去回报父母之爱,千万不要让“送奶奶去养老院享福”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标签: #一辈子 #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