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感蓝皮书: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普遍上升

admin 90 0

9月15日,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矿业大学、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了《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20)》,并指出,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总体上有普遍上升的趋势,计划单列市排名相对领先,超大特大城市安全感指数差异较大。

报告指出,城市公共安全不仅直接关乎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最基本的保障,而且能够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建立起城市公共安全感是从心理层面上推进城市安全深度发展,其涉及的自然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场所设施安全、治安安全、社会保障安全和信息安全9个方面,是平衡“人与自然”“生态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等几对重要关系的结合点。

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达0.5016,而上年则为0.4783,增幅达4.87%,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普遍上升。全国主要城市在公共安全上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是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普遍提升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全国城市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对比上年调查结果,公共安全感排名上涨的城市有:北京(+18)、呼和浩特(+15)、南宁(+14)、哈尔滨(+13)、成都(+10)、银川(+9)、乌鲁木齐(+6)、武汉(+6)、广州(+5)、福州(+2)、太原(+2)。除了上述城市之外,也有城市排名虽然下降,但是公共安全感指数相对上年仍然有所提升,如海口的公共安全感指数从上年的0.4724上升到0.4737,但排名却下跌了2位。排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水涨船高”:在全国主要城市争相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感的大背景下,进步缓慢会导致排位滞后;二是调查城市数的“扩容”:2019年调查新增了计划单列市,城市总数上升到36个,这也是部分主要城市相对排位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报告指出,专项安全感中,信息安全感连续三年垫底,社会保障安全感稳定靠后,公共卫生安全感仍然较差,反映了当前城市居民生活中关注的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保障、人口老龄化以及环境卫生等问题。报告进一步提出,应强化城市公共安全运行保障,构建高效有力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打造以政府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建立政府部门间合作机制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绩效,充分运用治理工具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科技赋能等。

(原标题《公共安全感蓝皮书: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普遍上升》)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标签: #安全感 #蓝皮书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