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媒体看山东 | 从“制造”到“制道”,山东实业走出双碳新路径

admin 160 0

山东,这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规上工业企业超2.6万家,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的“北方第一省”,在“双碳”目标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契机,微观层面上,各类市场因子的递变正在发生。

10月12日,2021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来到山东,动能转换下的山东实业,是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所在。

一份招聘启示里的新动能

2月19日,正月初八,潍柴动力的官方微信“潍柴资讯”发布一份招聘启示,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贴吧中引起关注。此次潍柴动力新能源板块的招聘人数达到76人,岗位涉及混合动力产品开发、燃料电池产品开发、电驱系统开发等。“潍柴新能源起步于2008年”的字眼,昭示着该公司在业务单元上以“年”为计算单位的十足韧性。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央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细心的人或会注意到,在中国工程院官网上,至今挂着2018年底“山东省氢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组专家与该院高层交流的相关消息。山东在氢能源方面有着科学、缜密的顶层设计,这个拥有丰富氢气能源的化工大省,专门成立以潍柴为主导的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着眼破解管理、关键技术、市场三大瓶颈。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

4月16日,科技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这是我国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决策,山东也成为全国首个大规模推广应用氢能的示范省份。

一条产业链上的新链长

2021年重点工作方面,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围绕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3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几十字的简练文字,背后大有深意!早在2020年9月28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曾发布“关于《关于支持制造业扩大投资的若干措施》的起草说明及征求意见稿”。

其中第一条就是:“提高省内国内配套密度。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一名省级领导牵头负责、一个责任部门协调服务、数家关键节点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链长制推进机制,各地围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跟进联动,精准对接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进一步挖掘和释放省内国内配套潜力,提高配套密度,扩大市场份额,以市场空间调动投资需求。”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田指出,山东全面推行“链长制”,将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开展规划设计。

山东制造业,如今正着眼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对于北方制造业来说亦是意义重大。

一份成绩单背后的新势能

多年的发展,山东省规模以上装备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并且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相对均衡,既有重型装备类产品又有消费装备类产品,形成了既有骨骼又有肌肉的强势产业。2020年,高端装备规模突破1万亿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惟慈,与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协会理事长林江海调研时发现,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正逐年加大研发创新力度,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起一批层次高、体量大、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如济南形成了数控机床、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集群;青岛拥有轨道交通、机器人与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装备等多个产业基地;烟台形成了海工装备、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以及潍坊的动力装等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显著,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正在探索“增量崛起”和“存量变革”并举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原标题《【粤港澳媒体看山东】从“制造”到“制道”,山东实业走出双碳新路径》)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语壮)

标签: #山东 #路径 #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