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 | 厦门:牢记嘱托 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

admin 93 0

推开共和国的大厦之门,这座依偎在青山碧海之中的海上花园,草木葱茏、花团锦簇,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金秋时节。中国东南海岸线上这一方瑰丽的热土,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涌动着锚定目标、猛追猛冲的火热豪情。

一年前,同样的金秋十月,同样的美好时节。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厦门发展的血液,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前行的指南和路标。

2021年10月3日,全长399.90米,可装载2.37万标准箱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之一“地中海安布拉”轮靠泊厦门港。 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是客观的见证者。

一年来,鹭水之滨这片被总书记赞誉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经济特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自觉置身于改革开放风口浪尖的前沿,以“先行先试”的锐气迎揽八面来风,凝心聚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3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增速均排名全省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2位,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用辛勤汗水交出一份靓丽的“厦门答卷”。

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前行不竭动力

日前,全国2021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评估报告发布,厦门市改革热度指数76.23,首次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一。

改革热度指数是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独立开展评估发布的权威指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6大领域,全面体现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和获得感,系统反映各地的改革创新水平。

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厦门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厦门市委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厦门要切实担负起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探路先行的重大使命,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一年来,厦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精准发力,57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55项重点突破事项扎实推进,系统部署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改革。获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地区,获评全国十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国首创将法律服务集聚区条款写入法规,立法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行稳致远。

大胆地试,勇敢地闯,一项项改革,一次次突破,一份份成绩,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厦门全方位落地、创造性落实的结果。

在新时代改革的宏大布局中,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含金量。厦门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相结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深化改革,9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八省市自助办理,创新源头治理的雨污分流机制改善人居环境,“近邻”党建示范工作持续提升,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创新是厦门的基因,是厦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厦门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着眼“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把金砖创新基地打造成为面向金砖国家的高水平开放经济示范区。同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生态日渐完善、创新基础更加扎实,创新综合实力系统性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积聚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根据最新报告,厦门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1位。锚定创新不断发力,如今,厦门这座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活力四射。

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厦门速度”

近日,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自贸区管委会、火炬管委会等都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紧盯群众办事的“难点”,近距离疏通和解决群众办事的“堵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形成倒逼机制,破除隐性壁垒,有效提高办事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厦门始终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连续三年在全国大中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位居前列。在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厦门18个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厦门的一张金字招牌。

8月24日,在福建省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上,厦门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优等生”得到肯定和表扬。福建省发改委领导这样评价:厦门建立一整套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跑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厦门速度”,营商环境评估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各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

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季度经济会议上,厦门市委提出牢固树立抓经济促全局的理念,同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厦门现代化经济体系需重点把握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总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承接平台为载体、以营商环境为促进、以要素便利流动为保障等七个方面,其中一条就是“以营商环境为促进”。

8月25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将每年的9月8日设立为“厦门营商环境日”,通过法治化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日前,厦门又在全国率先研究出台《厦门市包容普惠创新专项提升实施方案》,58条措施“干货”十足、含金量高,在“软环境”与“硬实力”上实现双重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出的“强磁场”,将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近悦远来,聚合成推动厦门建设“两高两化”城市的磅礴之力。

强化湾区意识加快推进跨岛发展

红蓝相间的“彩虹跑道”两侧,新移植的台湾栾木摇曳着绿色的身姿;美峰生态公园里,绿色的草坪和七彩的花簇相映成趣,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金秋时节,环东海域新城处处活力四射,全长约7.9公里的滨海旅游浪漫线一期,集合了黄金沙滩、彩虹跑道、儿童乐园等特色景观,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作为落实“岛外大发展”的重大举措,环东海域新城努力以国际化标准提升品质,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新城”。

秉承习近平同志对厦门擘画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宏伟图景和“四个结合”指导原则,厦门接续实施跨岛发展战略,在新城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上下更大功夫,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如今的厦门,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扇头”和重心在本岛,“扇面”展开在岛外,一岛一湾、岛湾一体。

今年以来,厦门市委提出强化湾区意识,从更高格局上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岛内立足“扇头”重点提升,岛外围绕“扇面”全面展开。岛内外重大片区逆势而上,努力实现“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厦门“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持续拓展,城市更新、功能再造与协调共享、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

人们欣喜地看到,那些既保留城市建设印记又展现艺术气息的新地标多了,家门口的绿地、公园多了,产城人融合发展,身边的这座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有活力。

实现城市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高颜值”的诗意抒怀。

在保持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同时,厦门统筹推进生态、民生、文化等各领域协调发展,以更高标准实现城市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在厦门东坪山片区,每天来回穿梭着的三部“网红”纯电动巴士,既满足市民的实际出行需求,又节能环保,深受周围广大居民欢迎。在片区提升过程中,东坪山还启动了照明系统改造,新增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每年将减少7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厦门市东坪山片区也成为全省首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今年3月,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推出全国首个碳中和服务平台,探索开展碳中和登记公示、绿色金融、培训研究等平台服务功能。作为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厦门一直都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在园区改造、交通、垃圾处理、能源、林业等领域综合利用先进低碳技术,打造绿色经济新亮点,建设低碳发展“试验田”。

“雨污分流改造以后,村里的沟塘不再发臭,村民们对发展乡村旅游更有信心了!” 今年以来,厦门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光聚焦在农村污水治理,目前已有211个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开工建设,其中部分工程已基本完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曾经“放荡不羁”的污水被“驯服”,越来越多的农村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动景象。

“凤凰木开花红了一城,木棉树开花红了半空。”诗人郭小川的《厦门风姿》,让厦门的宜居形象跃然纸上。厦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蓝天、碧水、蓝海、净土工程,打造“在花园里盛开的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厦门的美丽标签。

一年是节点,更是新的开始。

一年的时间太快,鹭江两岸日新月异;

一年的时间太短,鹭岛儿女只争朝夕。

站在历史新起点,厦门怀揣着白鹭腾飞的梦想,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绵绵厚望,牢记心间,化为无坚不摧的力量,再度出发,击辑争先,破浪前行,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标签: #嘱托 #践行 #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