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油田首次实现台风无人化生产

admin 120 0

记者10月14日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获悉,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恩平油田群,在台风“圆规”穿越南海期间,首次通过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油田正常生产,避免原油产量损失超过10万桶,创造经济效益5300多万元。这也标志着我国海上油田首次实现台风期间无人化生产,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不间断的油气资源供给。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的恩平油田群。

恩平油田群距离深圳200多公里,由3座海上生产平台、1条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及3条原油混输管道组成,自2017年起原油产量连续4年位居南海东部海域首位。以“台风生产模式”避免全油田停产,相当于每天挽回原油产量损失约3.5万桶。

我国南海东部海域夏秋季节台风频发,当台风对油田造成影响时,组织一次人员撤离和复原,油田至少要停产3天。据恩平油田作业区副总经理万年辉介绍,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建成后,恩平油田群具备了台风期间维持无人化生产的条件,从海上撤离的人员在陆地操控中心实现对海上生产设施的实时监测与操控,保持油田正常生产。

远程自动控制系统调试。

据悉,台风“圆规”来袭前,南海东部油田海上人员陆续撤离,恩平油田远程自动控制系统随即进行测试。10月11日13时17分,陆地操控中心接管海上油田生产。13日凌晨1时前后,台风中心从恩平油田南端经过,生产现场总体运行稳定。22名海上人员在陆地操控中心坚守岗位,陆地生产、维修、综合部门协调处理通讯、应急处置、后勤等各种事项,保障了海上油田长时间无人化平稳生产。

我国白云、东方等海上气田此前已实现了台风模式生产。与气田的自动化生产不同,海上油田的远程自动操控难度更大,面临防范溢油、管线凝堵、FPSO机舱进水等重大风险,还要保障FPSO在可承受的摇摆度范围内生产,需突破工艺、电仪、通讯等专业的创新设计理念。

陆地操控中心接管海上油田生产。

作为中国海油智能化转型的示范性项目和南海东部油田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恩平油田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可行性研究于2019年8月启动,研究人员在设计“无人区”探索出一条“破题”之路,创新提出四种工况下的设计方案,建立一整套运营管理体系,并克服了项目建设关键时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人员出海难、设备到货晚等困难,于2020年7月开展海上施工,2020年底完成接入改造及海陆联调联试工作,并于今年4月进行了测试验证。历经2年改造完工的恩平油田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在台风“圆规”正面袭击时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恩平油田作为我国海上的产油大户,以‘台风生产模式’避免全油田停产,为提高海上油气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出了示范,增强了我们推进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的信心,也为新油气田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参照标准。未来,自动控制操作生产可升级为常态化生产模式,为海上平台的无人化、少人化探出新路,降低油田开发建设成本。”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邓常红说。

目前,中国海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海上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远程智能监测、巡检机器人、生产指挥中心等项目成功应用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海上无人生产平台建设。我国海上首个设计阶段即按照无人化标准建设的智能化平台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海上油气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原标题《我国海上油田首次实现台风无人化生产》)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杨洁 卢雄辉)

标签: #人化 #首次 #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