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的“喀尔巴阡”汽车为何被我们的汽车兵戏称“坑人不浅?

admin 281 0

“喀尔巴阡”载重汽车

历史背景

在1958年,ROMAN决定生产一种新车以替代当时生产的SR101系列。这就是SR131“喀尔巴阡”。驾驶室由法国人设计,发动机为福特授权的V8汽油机。“喀尔巴阡”曾经进口我国,作为我军和地方上的公路运输车辆。但是在当时,“喀尔巴阡”口碑并不好,在国内流传着顺口溜“喀尔巴阡,坑人不浅”“喀尔巴阡,一坏三天”。1962年,SR132型载重汽车投产,SR132为SR131的四驱版本,且后轮为单胎(SR131为双胎)

技术参数

(1)SR131

额定载重量:3吨

底盘长度(毫米):3400,4100

动力来源:5.025升V8汽油机,最大功率140马力,最大扭矩32牛·米

变速器:手动,4进1倒,2,3,4档有同步器

最高时速:90公里

(2)SR132

额定载重量:2.5吨

底盘长度(毫米):3400

动力来源:5.025升V8汽油机,最大功率140马力,最大扭矩32牛·米

变速器:手动,4进1倒,2,3,4档有同步器

最高时速:90公里

ROMAN SR131

ROMAN SR132

上世纪60年代,两款卡车根据我国要求,从海外进入到我国进行服役。因为资料上显示的优异性能,因此两款卡车入列后就被派往部队和运输行业中,主要负责物资运输和重型武器的底盘。

不过使用一段时间后,许多开过这款车的司机纷纷反映:这两款卡车的性能实在是太差了。虽然是采用欧美卡车的技术,但是这款车既没有美国卡车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耐用性上也不如苏联卡车皮实。快速行驶时,"喀尔巴阡"卡车和"布切奇"卡车很容易翻车,尤其是在地形颠簸的路段时,只要速度一快,汽车肯定会翻下去,因此许多司机都起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喀尔巴阡,坑人不浅!或者喀尔巴阡,拐弯就翻!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虽然布拉索夫工厂号称采用了最先进欧美技术进行卡车制造。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工人为贪图便利,在制造零部件问题上投机取巧,使得卡车的整体性能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小毛病不断。据传言说工人之间技术水准都参差不齐,用同一款精密仪器制造出来的同一种零件居然还有偏差,可见该厂部分人员的管理和水准是何等状态。

这样的制造工艺使得"喀尔巴阡"和"布切奇"卡车一旦在野外或维修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生故障时,进行抢修会花费大量时间。因此这款卡车与苏联的嘎斯-63卡车一起,被许多老司机称为"最烂的外国卡车",于是另一条顺口溜便开始不胫而走:喀尔巴阡,一坏八天。

而在"布切奇"身上,问题也是一大堆:首先该车车身较长,这使得该车对于路况的要求就极为严格,而我国当时许多地区公路情况很差,一些路段都是"搓板路"和大坑路,因此长时间行驶,"布切奇"的底盘大梁就会变形,铆钉也会松动,这时就不得不进行焊接或者减重的工作,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另外就是最关键的动力问题,该车使用的福特V8发动机虽然能提供140匹马力的动力,但是受限于国内汽油品质问题,因此经常会出现发动机爆震和回火从而烧坏发动机的汽缸垫,这时司机就只能用铜皮自制汽缸垫来解决。再有就是"布切奇"耗损情况大,当相关配套配件无法及时供应时,司机只能临时用解放卡车零件来代替,并对车辆布局和构造进行大改,方才可以正常上路行驶,所以有"布切奇,不争气"的段子。

因为两款车名声很差,因此此后我国就停止进口这两款车型,转而用其他卡车品牌进行代替。而罗马尼亚在经过一系列评估后,也认为两款卡车存在不同情况的问题,最终在1975年停止了"布切奇"的制造,另一款经典卡车DAC 6135正式取代了它的位置。

结语

虽然"喀尔巴阡"和"布切奇"在我国骂声一片,但在当时那个环境里能够有这样的外国卡车支援,已经是一件十分了不得事情了。这些经典的老旧卡车,不仅帮助我们在国防等方面缩短了差距,也为我国汽车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也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代表了。

标签: #罗马尼亚 #喀尔巴阡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