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罗斯福怎么看中国人?如何评价西奥多罗斯福

admin 222 0

众所周知,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年,以下简称罗斯福),这个在上世纪初把美国从地区性国家带向世界大国的人,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即使在彼时,甚至不少中国人也对这位美国总统颇有好感。究其原因,不外乎罗斯福先生在任内对中国做过几件“善举”:

一者,罗斯福积极奉行前任美国政府即已实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客观上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继续瓜分。对这么一件貌似“施恩”的事,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的美国政客都喜欢乐此不疲地挂在嘴上。尤以1949年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和现任美国副总统彭sir为甚,两人都把这件事上升到“维护中国独立和主权完整”的高度进行极力美化。

次者,罗斯福还成功地调停了1904-1905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日俄战争,避免了兵祸带来的生灵涂炭,罗斯福本人也因之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再者就是,在罗斯福的推动下,确实办了一件“善事”,即美国拿出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返还中国,办了“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也即今天的清华大学,还办了协和医院等。对此,艾奇逊和彭sir一直都是大谈特谈的。

毋庸置疑,同当时的其他列强比起来,这几件事在侵略中国上确实没有那么“赤裸裸”,甚至还有点“恻隐之心”。不过,笔者想说的是,如若天真地“当真”,把这些事看成是“友谊”,那就要上当受骗了。

“门户开放”政策的最初缘起是,因为当时美国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顾及中国,待回过神来,其他列强基本已在中国划完势力范围,美国不得不祭出“门户开放”这面旗子,目的是“利益均沾”“分得一杯羹”。罗斯福虽不是这一政策的首倡者,但却凭此让美国的在华利益得以迅速扩张。事实上,这正是美国在中国谋求最大利益的“棋高一着”。

“调停日俄战争”的背后是,美国对日本在华实力膨胀的担忧,正如罗斯福在给其友人的一封信件里讲的,“日本是可怕的新生力量,它贪婪、小器而又好战,一旦获得海上优势,如受到刺激,就会一举而占领我们的菲律宾和夏威夷。”

至于“用庚子赔款办学、办医疗”的真实意图,更是为了培植亲美的精英。对于这一点毛主席看得很透彻,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更加隐蔽的“精神侵略”,美国“在很长的时间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只有光鲜的A面,也有不可告人的B面或者说不光彩的一面。这就是毛主席讲的,美国这些不光彩事“尽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书上,却总是满篇的仁义道德,或者多少带一点仁义道德”。而罗斯福本人在涉华问题上的另一些表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对华政策的很好截面。

固然,罗斯福的“善举”,博得了当时清政府乃至国人的好感,以至罗斯福的女儿艾丽斯1905年前往中国旅游时受到慈禧太后的热情接待,1906年在白宫举办婚礼时又收到慈禧太后特意送上的一份厚礼。但这并不说明罗斯福“亲华”,尽管其敬仰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但在内心里、骨子里又非常鄙视她。1899年4月,西奥多·罗斯福在纽约州州长任上曾发表过一篇《赞奋斗不息》的演讲,表达了他的“中国观”:

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复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我们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中国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他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这段话,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毛骨悚然”,倒是提醒国人,贪图安宁享受只会磨灭人的血性与进取。然在罗斯福眼里,当时中国举国上下已然都在“装睡”,而且无可救药。正如有人讲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来”。这个印象,构成了罗斯福对华“种族”偏见的重要一环。

排华法案

尽管中国人与日本人同属亚洲黄色人种,但罗斯福却相当看不起中国人,认为日本人是“顺从的雅利安人”,而“华人是种族敌人”。这种偏见,在其头脑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罗斯福在总统任上,在排华方面极为卖力,美国历史上最为严峻的反华法案《排华法案》,就是由罗斯福签署的。设想,如若当时的国人知道罗斯福的这种对华偏见,又作何感想呢?是不是那种好感要大打折扣呢?

其实,历史已反复提醒我们,个人也好、民族也好,如果没有血性、缺乏进取,如果在精神上站不起来,是难以在强者面前赢得尊重的。硬要去跟人家套近乎,不可避免要遭遇“热脸贴冷屁股”的窘境。美国对华政策的“B面”,如果从这种观念层面进行观察,似乎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毕竟,“柿子还是软的好捏”。

标签: #西奥多罗斯福怎么看中国人 #如何评价西奥多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