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孩子面对困难?

admin 160 0

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孩子有了“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在孩子世界非常普遍,哪怕成人世界也很常见。

可能你都不记得了,也没有意识到,你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舒适区。

微积分难,你不会没事儿去做;

读书费劲,你不会停止刷视频;

工作艰巨,你能躲就躲……

这难道不是畏难?

孩子也一样,他们只不过是舒适区小,一些在我们看来容易的小事,在他们看来难以完成,而不去涉足,很正常。

所以,你要先平和地接受这种现象,并且不要逼迫、着急。

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不焦虑地走出舒适区。

2 家长如何引导?

教育家反复强调,家长要给孩子“搭脚手架”。

脚手架大家都知道,就是建高楼时搭的架子。

每建一层楼,就搭一层脚手架。

在这里用脚手架来比喻家长在孩子面对“建楼难题”时,给孩子适当的支持帮孩子搭脚手架。而当孩子建好了楼,有能力面对困难时,我们的脚手架就要撤掉。

那具体如何搭呢?

我们在下一条具体说。


3 搭脚手架的具体步骤

  • 一 你要分析孩子面对的困难,确保孩子待在最近发展区

有的家长很心急,一开始给孩子布置的任务就吓倒了他们。

比如,4岁的孩子,每天让写几十个字;小学生学高中英语……

这些对孩子来说都过难了,虽然个别孩子能做到,但不符合孩子发展规律,容易能让孩子厌烦恐惧。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布置“适当的任务”。不要让孩子总重复熟悉的内容,在熟悉的基础上,往外稍微扩展一些——这稍微扩展出来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学上反复强调,孩子要在最近发展区学习,这样效率最高,也有助帮孩子收获自信。

故,家长不要确保孩子面对的困难是“恰当的”。不恰当,不要逼孩子。

  • 二 帮孩子捋清思路,分析困难

确定孩子待在最近发展区后,下面要做的就是帮孩子分析。

孩子看到问题一时不敢向前,他们是面对转换卡壳了。不知道如何应对。我们就要帮孩子认清形势。

这样同时也是在给孩子一些反应时间,当孩子明白过来这事儿也不是那么难,就倾向于试一试了。

比如,孩子会算2+3了,你给出来一道4+5,都是十以内的加法,规则都一样。但面对较大的数,宝宝胆怯了。

你可以说,你是不是觉得这两个数比较大,稍微难一些呀?

你是如何算2+3的?数手指对不对?那你再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试试,没关系。

这样孩子就敢于尝试了,等宝宝试过,会发现困难也没有多大,自己能行!


  • 三 鼓励孩子分解任务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无论什么事,都要始于足下,一点一滴。

面对困难,我们要教孩子不要慌张,把困难分成几个小块,一步步来。每做一步,就完成一点,信心也是这样积累的。

比如,上面讲的4+5,我们就可以帮宝宝拆分成

第一步,数4根手指;

第二步,数5根手指;

第三步,放一起数,看看一共几根;

第四步,给出答案。


这样的拆分,以小目标为工作路径,可以减少阻力,尽快开始。这也是一个思维工具,别看简单,做事、学习的时候,非常管用。


这就是我们父母搭脚手架的具体做法。

是在面对困难的那一刻,我们采取的方法。那么平时呢,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功课的。下面我们再来说一点。


4 稳定情绪,帮孩子有预判

是这样的,你发现没,当问题来的时候,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有情绪。

比如老板给了你一堆工作,你心理第一反应是不舒服。

孩子呢,也一样。

可问题是大人的情绪能力强一些,孩子弱,容易长时间被情绪所困。当一个人被情绪所困时,ta就给自己的智商腾不出空间了。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的做法是平常给孩子读一些关于面对困难的书。

比如,我最近买的《歪歪兔逆商图画书》。

书里首先会用一个故事描绘一个困难场景,比如老师批评我了。然后描述“我的感受”,充分共情孩子后,又设置一个场景找到解决方法。

这样几步下来,通过孩子日常会遇到的各种事情,来描述,引起共鸣,再到最后解决,一个完整的闭环,让孩子心中对这种事情有个预判,知道自己遇到相应情形该如何做。

真遇到了,哪怕当时情绪上来,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自己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我们之后的脚手架也搭得容易些。

这样的绘本有很多,你可以自己搜索。不过我还是推荐一下这套《歪歪兔的逆商绘本》,性价比高69元20册,故事好,孩子爱看。

感兴趣可以点看下面链接购买。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阅读,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