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历史上,周信芳“麒麟童”的来历是怎样的?

admin 377 0

京剧界历史上,周信芳“麒麟童”的来历是怎样的?

周信芳先生,京剧大师、京剧名角、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名京剧演员、开创了麒派、艺名“麒麟童”,最擅长做功、称“做派老生”,麒派艺术的创始人。

自十九世纪中期开埠以来,上海从一个小渔村、一跃而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甚至一度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十里洋场、莺歌燕舞,多少权贵资杰在这里兴起,多少理想追求在这里沉沦,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充满坎坷曲折、尝尽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已经随着时间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当年那些响彻上海滩的名字今天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不断地被提起、被纪念的,恐怕已经寥寥无几了,而本期的主角“麒麟童"却是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名字中的一个。

单跃进他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边有老人啊,那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人说,这人特别会做戏、或者表演非常生动,就会说、这个人比麒麟童还会演戏,做工比麒麟童还要好。三十年代还是中期的时候,上海的收音机是非常地流行,就像现在的电视机这样子、家家户户都买,而且那个时候的商店做广告都把那个收音机放在店外面放,放就是放电台播的。电台播的当时的一些文化的一些东西啊,吴宗锡他的印象当中,一个是评弹,评弹是听觉的、唱的;还有一个就是京戏,京戏都是放一些唱段,而京戏当中呢,他的印象当中放麒麟童的东西是占了很大的比例。他最厉害的就是拉车的,先不说麒麟童,平时那块没事他就哼唱“好一个”,我“好一个”,你也“好一个”,还有“三生有幸”,这是很厉害的,他们在马路上唱,就红到这种程度。从这一点说当时的周信芳他是在上海市民当中那时应该讲很风靡的。

麒麟童,原名周信芳,祖籍浙江慈溪,1895年出生,曾经有很长一段日子,周信芳的本名为艺名“麒麟童”所掩,人们都知道有个“麒麟童",却很少有人知道周信芳。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尤其如此,说起周信芳的身世和这个艺名的来历还颇有些曲折的故事。周信芳呢是五岁开始学戏、七岁就登台,那么梨园界好像有这样一种习惯,给小孩起艺名的时候啊,就拿他初次登台的年龄作为他的艺名。他七岁就上台了,七岁上台呢怎么办呢,就叫什么呢,过去一般名字就“小客串”啊、“小龄童”,他不是,他叫“七龄童”。在旧社会,以登台时的年龄为童伶取艺名是常见的现象,各个剧种中都有,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央视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就是因为他父亲六岁登台而艺名唤作六龄童的缘故。那么周信芳的“七龄童”又是怎么变成“麒麟童”的呢,那么有次是个很偶然的机会,剧场里头写海报,写海报的时候呢,专门找了一个写字书法比较好的一个老先生,此人姓王,让这个老先生给他写海报。有一个写海报的,他不是上海的,是武汉那边的。“七龄童”演什么什么戏,“七龄童”、旁边人报的名字“七龄童”,但是这个老先生是北方人,听着七龄童跟麒麟童谐音,然后想当然地大笔一挥,就“麒麟童”就把这个海报贴出去了。他写错了叫麒麟童。好像当时演了以后,观众反响很好,而且传开,说有那么一个麒麟童今天演戏非常好看,结果第二天第三天就来了很多人、来看这个麒麟童。以讹传讹了,把这个艺名当作他自己的艺名,也觉得非常地叫得响,比原来的七龄童要来得更响亮,后来也就叫作“麒麟童"。到12岁,正式定名为麒麟童。一个偶然的差错造就了“麒麟童"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反而使得周信芳这个真名被冷落了。任之初他是接触报纸的报道以后才知道周信芳就是麒麟童。大家都知道在旧社会唱戏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社会地位低、容易被人看不起,一般人家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唱戏,从小就开始学戏、唱戏的孩子除了梨园子弟外,都是出自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周信芳七岁就开始登台,似乎这就告诉我们他的身世和童年都充满了阴郁。光他的身世就有很多传说,周信芳的父亲、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官,到他父亲这一代、当然就不做官了、跟官场就告别。他的父亲叫周慰堂,本来也是官宦人(家子弟),后来因为实在迷戏了、爱好了,就把自己的本来的官位都罢掉了、然后以唱戏谋生。他父亲还是个票友,后来由于生活的压力、等等诸如此类的,他就下海参加了一个当时的这种走江湖的这样一个戏班,开始演戏。他的父亲就是一个著名的京剧的唱青衣的演员。在传说当中周信芳的身世很奇怪,好像有人说不是周信芳的父亲亲生的。周慰堂随戏班到外地演出,领养了当地尼姑庵中的一个私生子,这就是后来的周信芳,这是关于周信芳身世的一个传说。在戏班里长大的周信芳自然也只能靠唱戏为生了。周信芳早年的时候,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他六岁也不得不学戏跟着父亲,流浪江湖、七岁就登台。这是一种传说,另外还有好些传说,反正关于周信芳的身世比较传奇。周信芳生下来以后,5岁就开始学戏,7岁就登台。任之初他认为一句话:逼出来的。留心梨园掌故,我们会发现在京剧史上,其实不止周信芳一个“麒麟童",北方有一位京剧演员叫王荣山,和周信芳一样,也是七岁登台,最初艺名叫“七麟童”,后来改成“麒麟童”;还有一位叫董玉芳的坤伶,艺名也叫“麒麟童”,后来人们为了把他们和周信芳加以区别,称王荣山为“老麒麟童”,董玉芳为“女麒麟童”。麒麟童这样一个艺名,它的来源是七龄童,当时梨园行起艺名的一个习惯,也有可能有其他的演员也叫麒麟童这个艺名,但是最响亮的、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周信芳。在麒麟童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以后,周信芳又多了一个称呼,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麒老牌”。“麒老牌"这个名字怎么出来也不知道,蒋星煜他觉得比较奇怪的、就是讲他也接受了。麒派的表演,十个人有十种不同的演法,总体的精神可以说都是麒派。什么意思,他是麒派艺术的鼻祖、创始人,正宗的麒派艺术以他为典范,在这点上他是真佛。大家就把周先生那种称为老牌正宗,上海的话说这是老牌子、这是正宗的,这样的意思。这个“麒老牌”,人家背后叫,甚至有人可能当面也叫过、他倒没什么反感。

幼年的周信芳,跟随他父亲长期活跃在南方各个码头,在艺术渊源上,也深受一些南方著名艺人的影响,陈长兴、李春来、王鸿寿等南派名家都曾使周信芳受益匪浅,关注周信芳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我们理解周信芳艺术特点的重要依据了。我们知道他麒麟童5岁学艺,拜的蒙师老师,启蒙老师,叫陈长兴,陈长兴是当时是杭嘉湖一带的水陆班的著名演员,这个名字后来有另一种写法,写禾木的程、程长兴,陈长兴的艺术主要来源是梆子和当时的徽剧。周信芳先生他早年,他是自己跟着父亲、跟着这个,可以说是也是家学渊源这样的一种学戏,也是通过搭班的形式、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第二个老师呢,是后来拜了南派的武生的一个重要人物,叫李春来,有一次到了汉口去演出呢,就是跟着叫王鸿寿,一位老先生,他的艺名叫三麻子,一起参加他的班社演出,他非常仰慕王先生的这个戏、尤其是他的关公戏以及南派的很多的一些独创的剧目,比如说像《斩经堂》啊、《扫松》啊,包括一些老徽调的戏。

熊志麟言,就咱们这一出戏,什么戏,就是《跑城》,高拨子的,我们现在回忆一下,这高拨子是我(他)们老三麻子王鸿寿擅长的。在王鸿寿先生那里呢,是有很多这样的剧目,那么周先生就非常地喜欢这样的一种表演,也跟着王先生学了不少的戏,所以现在也把周先生称为是老三麻子这样的一个艺术风格之下的一个发展。在他那个到上海以后,又跟冯子和这些人合演,所以他受冯子和影响也很大。其间还受过很多人的影响,最有影响的一个是孙菊仙。除了这些南派名家外,我们刚才还提到周信芳受孙菊仙的影响也很大,孙菊仙晚年虽然活跃于上海等南方舞台,但他作为老生后三鼎甲之一、又是正宗的北派代表,所以、周信芳的艺术源头里面、也有北派的成分。

而且,周信芳早年曾到北京富连成科班搭台,这对于开拓他的艺术视野、丰富艺术内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周慰堂老先生带着他的这个少公子、周大师、13岁,13岁呢就是入喜连成搭班学艺。周先生后来也到了北京,富(喜)连成科班,当时叫喜连成科班去搭班学艺,当时是和梅兰芳先生还有林树森等等一些名家当时都在那里搭班学艺。那时喜连成就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喜字科的学生当时有将近上百人了,周大师就在喜连成,按现在来说就是进进修班了,现在就是进修生、到那演戏呢,就跟着喜字科、一起搭着演。所以周信芳也受到了很多北方艺术的影响,包括老三鼎甲里面的谭鑫培先生、汪桂芬先生和孙菊仙先生在周信芳先生的演出的风格里面穆晓炯觉得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周信芳在富连成搭班期间还特别受到总教习萧长华的赏识和点拨。在萧家的后人中,也有专攻麒派的老生演员,也可以说是一段梨园佳话吧。当时据说萧长华已经就看出,这个孩子将来有出息。萧润增他祖父萧长华还提了点意见,说是宋江拿着招文袋的事,说金子是有份量的,在招文袋里头一提起来就有感觉,这点呢,有了这感觉以后呢,用手再反复托这招文袋的底呢就可以。

标签: #周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