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admin 131 0

简单地说,《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李光地、周培公确有其人,但电视剧中的人物经历却与史实有着非常大的出入。

陈道明老师主演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是一部非常非常不错的作品,它的剧本脱胎于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既然是艺术作品嘛,肯定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为了更加突出矛盾,强化情节,吸引观众和读者,艺术作品都会有虚构、夸大、张冠李戴的情况,诸位看官也不用纠结于细节。

电视剧中的姚启圣、李光地、周培公三人都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无论是他们在剧中的经历还是结局都与真正的历史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下面,土鳖君就从史实出发,为诸位看官盘一盘这三位熙朝重臣真实的遭遇和结局。


壹丨清朝最任性豪放的总督姚启圣


《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是一位心思敏捷,性格耿直,敢想敢说,嘴巴刁毒刻薄的穷酸老头子,而且还曾是一位被严旨“永不叙用”的罪臣。

在周培公的大力推荐之下,康熙皇帝决定重用姚启圣,于是他从一个在三台河马场养军马的从九品司厩官,摇身一变,成为了封疆东南的福建总督,全权经略收台事宜。

姚启圣的手段也是十分高妙,以“三抚三剿”之策,“迁界禁海”之法,在三年之内让湾湾重回中国版图。

大功告成之后,康熙帝赏府邸一座,图书千本,让其颐养天年。从此,姚启圣的剧情落幕。

其实,姚启圣在剧中的经历跟真实的历史出入还是非常大的。

根据《清史稿•姚启圣传》的记载,姚启圣,字熙止(这个字好像犯忌讳),号忧庵,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姚启圣13岁时就考取了功名,但他根本无心于学业,喜欢跟江湖豪侠一样四处游走。15岁时,他游荡到南通州,被当地的土豪好好地欺负一番,大侠姚启圣哪受得了这种气?他随即跑到清军大营中,将全部家产捐了出去,换来了一个南通知州。姚知州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棍子将那个欺负他的土豪打死。大仇得报的姚启圣官也不做了,回到绍兴老家继续充当游侠。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姚启圣被抬籍入汉镶红旗。并在四年之后的八旗乡试中,姚启圣考了个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因“擅自开放海禁,私通澳门葡萄牙商人”被摘去了顶戴花翎。没了差事的姚启圣只能回家做点小买卖。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沿浙闽海岸线兵发浙江,姚启圣带着儿子姚仪组织了几百名精壮青年投入了康亲王杰书麾下。在此后的9年间,姚启圣一直跟随清军在浙江、福建前线,先后劝降了耿精忠、郑经麾下大将刘进忠、吴三桂麾下猛将韩大任,收复了漳州、泉州、长汀、厦门、金门等福建重要城市,组建了福建水师。他也因战功而封疆东南,就任福建总督。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姚启圣在得知郑经和他的首席参谋陈永华相继去世,郑经长子郑克臧被冯锡范刺杀,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位延平王的情报之后,他知道复台的时机已经来临。他与李光地一起上书康熙,举荐海霹雳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准备一举拿下宝岛。

此后的两年中,姚启圣迁界禁海,开浚河道,疏通道路,厉兵秣马,储备粮草,安抚军民,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姚启圣终于等来了攻台的好时机,六月趁南风盛行,海霹雳率军攻澎湖,而姚启圣进驻厦门督运粮草。在此期间,姚启圣大施离间之计,让投降的郑军返回宝岛四处散布谣言,引得郑克塽和刘国轩相互猜忌,弄得郑军军心大乱。3个月之后,施琅平定宝岛,郑克塽、刘国轩便弃台登陆,称臣投降。


收复宝岛之后,康熙龙心大悦,封施琅为一等靖海侯,而姚启圣只得了个世袭骑都尉,惹得他满腹的牢骚,在还师福州后不久就因背部旧伤发作愤愤而终,康熙并未因他的死,按例赐祭葬,给谥号。

姚启圣死后,曾有人弹劾姚启圣贪墨造船军费,后被康熙帝压下,不予追究。

贰丨李唐后裔,理学大师李光地


在《康熙王朝》一剧中,李光地是一个非常分裂的角色。他以一个正直无私,敢于为民请命的书生出场,领着一群女孩拦住了容妃的大轿,以祈求容妃上达天听。

随后,李光地就任福建巡抚,配合闽督姚启圣和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办理平台事宜。因为复台有功,李光地晋升大学士,但逐渐陷入索额图和明珠,大皇子和太子的明争暗斗之中,并因此而遭到康熙皇帝的猜忌。最后,被远远地发配到了台湾澎湖当知县,永世不能回京。

《康熙王朝》剧中的李光地前后十分地分裂,以一个正直书生出场,还与和硕公主暗生情愫,后期变成了一个圆滑、卑鄙、刁毒,公报私仇的官僚,最后远远地贬出京城,这与正史中的记载有很大的出入。其实,真实的李光地为官五十载,一直就是康熙倚重的重臣,甚至可以说是康熙的心腹、知己。

李光地,字晋卿,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出生于福建安溪。相传,李家是李唐的宗室,祖上是李世民亲兄弟,江王李元祥的后人。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年仅28岁的李光地高中二甲二名,授庶吉士。散馆后,留在翰林院,任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平定三藩时,李光地正在福建老家省亲,被迫躲入山中避乱,多次拒绝郑经和耿精忠的招募,并多次与同乡好友陈梦雷一起为清军输送情报。耿精忠投降之后,康亲王杰书找到李光地,收入军前效力。


在收复台湾的战役中李光地屡建奇功,晋升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在官场浮沉中历任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顺天学政、直隶总督、吏部尚书等职,最终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荣登“相位”。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1年),李光地上折告老,但被康熙以“眷恋老臣”之名驳回。3年之后,在康熙的千叟宴上,李光地再次上折“乞骸骨”,康熙恩准其“在家办差”。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因疝疾发作,死于宅中。康熙皇帝钦点谥号“文贞”,雍正登基之后,给加赠太子太傅衔,入太庙贤良祠。

李光地为官五十多年,一直是康熙的左膀右臂,也是“其能够说说话的知己好友”,凡李光地举荐的官员一律重用,凡李光地所谏之事大都恩准,对其的信任超过任何的官员。

李光地死后,康熙曾动情地说,“最了解他的人,没有人能超过我,而最了解我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他者。

叁丨周培公,被电视剧放大了的“完人”


在《康熙王朝》一剧之中,周培公智商超群,情商高配,人情练达,谈吐儒雅,不卑不亢的形象堪称为“完人”。他先是仓惶入京,视锦绣前程如粪土般地将“帝师”伍次友的推荐信写成状纸。在索、明之争中独善其身后,化身佩剑书生,带领“家奴”兵平复察哈尔叛军,收服吴三桂亲信王辅臣。谪戍盛京之后,还拖着病残之躯为康熙描画了《皇舆全图》,临死之际还为国举士,推荐了姚启圣负责平台事宜。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栋梁之才。

相比来看,周培公在正史中的履历就单薄了不少。《清史稿》载,周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十岁的时候,李闯贼进军湖北,周培公的母亲也在战火中殒命。衣食无着的周培公先跑到州衙中当了个小差役,但不久之后就遇到了贵人,被举荐到内阁之中当了个端茶倒水的供奉。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大将军图海挂帅陕甘征讨大军,出兵平凉,抄剿策应吴三桂叛乱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周培公也在军中。大军到达平凉之后,周培公从平凉城中自己的同乡处得知,王辅臣正在降与不降之间举棋不定,他根据这个情报写出《平凉策》,上呈图海劝其派人招抚王辅臣,并声称自己愿作马前之卒。


图海将《平凉策》上报康熙之后,周培公随即被宣回北京,君臣一番晤对之后,周培公晋升参议道台,赐黄马褂,并全权负责劝降王辅臣事宜。

回到平凉之后,周培公孤身一人进入平凉城,几番会谈之后,王辅臣开城门向图海投降,周培公因此事名声大噪,升迁为登莱道,后回家为母丁忧。

准格尔汗噶尔丹反清之后,周培公上书康熙,欲为国戍边,起复为盛京提督,最终病死任上。

其实《康熙王朝》剧中,周培公很多的事迹都是自清初名将,抚远大将军,一等忠达公图海处移花接木而来。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标签: #周培公 #姚启圣 #李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