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银行职员自己从来不买银行理财产品?

admin 163 0

为什么有些银行职员自己从来不买银行理财产品?

第一个问题:银行职员为什么不买银行理财产品?

①银行理财门槛高:5-10万起步,一个小职员买不起,这类产品更合适喜欢稳健的高净值家庭;

②银行理财收益低:在银行工作,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金融功底的,银行理财的收益也就4%左右,还不如买余额宝,流动性也高。

第二个:套路深的问题,其实我们一直以来自认为安全性最高的银行理财,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

虽然现在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诞生,削弱了银行理财的存在感,不过在年纪大的老年朋友还有偏稳健的女性朋友眼中,银行理财还是很受欢迎的。

所以,今天多多要跟大家详细讲讲如何购买合规且正式的银行理财,让大家避免入坑!

从收益上来看,又可以分三类:

a.保本固定收益类

b.保本浮动收益类

c.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顾名思义保本固定收益就是从买入的那一刻起,最终的收益是明确的,不用我们太过担心,虽然现在政策要求打破刚兑,不过这一类的银行理财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而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是保底的,但收益不确定,可能高可能低,保本不保息,然而一般都达不到说明书上的最高收益率,到最后拿到的收益可能还不如把钱放在余额宝的多,所以还需要好好辨别。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就更难确定了,甚至还有亏损的风险。

前两种产品都没多大问题,因为它们保本,不至于会让你亏钱。而第三种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多多就不建议大家购买了。

举个例子,,,

净值类产品,是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者购买前无法预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盈亏自负,是一种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类型。产品预期收益率区间较大,一般很难达到最高收益,多数仅能保本。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揽子股票、基金、指数等。其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挂钩标的)的表现。

不建议保守型、稳健型投资者购买银行净值类及结构类的理财产品。

接着,我们按产品来源来分,银行理财可以分为三类:

a.银行自家的理财产品

b.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

c.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

01

银行自家的理财产品

银行自家的理财产品安全性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不过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你也不知道是不是银行自家的,好比早前民生银行的假存款案,出售的产品有行长牵头、产品名字和该行的真产品很像、产品的说明文件也很真、购买产品的流程很正规,以假乱真的程度很高,要辨别真假当真不容易。

不过也是有方法的,就是可以直接上银行的官网或者手机银行投资理财版块看看,如果是自家的产品,官网上是可以看得到的。没有的话就要小心了。

只要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我们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可以查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找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02

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

其实,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并不都是自己发行的,有时候也会帮其他机构卖产品。

比如基金、股票、信托、保险等。

a.安全性

虽然这不是银行自家的产品,不过在风控上银行也会加紧的。安全性也相对的可以,要是出了事,代销的银行也要负一定责任的。

之所以不建议购买,主要是这类产品有自己的源头公司,比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

在银行购买的话,中间多了一道,成本也会提高,可能要支付多一些的手续费、管理费等。

PS. 提醒一下,小心存单变保单

比如多多曾经参加过一家银行的VIP客户活动,活动期间银行向客户推销了一款15年期限的理财产品。

因为这款产品是保本的,银行一直强调的是“不会亏”,美其名曰强制性储蓄,但事实上这是一款万能险产品,是该行代理的保险理财。

细心的朋友才能发现,保险类产品中途退保的损失是很大的,产品说明书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哪一年退保,对应的能拿回多少钱,比如投资5W,第1年就想退保的话,只能拿回2.6W,存一年还丢了2.4W ,亏死了Σ( ° △ °|||)︴

这就是多多不建议购买理财型保险的原因之一,其他类型的定期产品虽然流动性差,但中断起码不会损失本金,大不了没了收益或者按照活期收益来算。而保险型的理财产品,是要按照现金价值来算的,概念有点绕,一句话,退保就要赔偿保险公司工本费、管理费等。

银行为了应对销售业绩,很喜欢忽悠大爷大妈买这类产品,千万要警惕银行推销的保险理财哦!

03

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

对于这一点,多多要提醒大家:千万别买!

有一些银行员工为了赚取差价,私自向顾客出售第三方机构的产品,比如信托、保险等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要比银行自营的高得多。

我们经常听到什么存单变保单、买了假的银行理财等新闻,其实都是缺乏职业操守的银行工作人员借助职位权利私自贩卖其他理财产品的结果。

上面银行代销的产品,要是出了事银行还是会出来承担责任的。而如果是员工私自推销的产品,一旦出了问题,银行往往会认为这是员工的个人行为,拒不承担相关责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事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为了避免销售误导,培养“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理念。现在,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会要求录音录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录),完整客观地记录重点销售环节。除了这个,银行还应该在设立的专门区域进行理财产品销售。所以,在销售专区外头卖的产品,是违规的。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购买理财产品记得要到银行网点的理财专区或理财专柜办理。千万不要被别人拉到一边给你推销没有银行担保的产品~

最后提醒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注意风险等级是否与自己偏好匹配。

每一款理财产品都有相应的风险等级,并且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具体来说,理财产品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个等级,数字越高风险越大。

判断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产品的风险等级:

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五个风险等级: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一般不建议新手买R3以上的,此类产品往往是挂钩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指数等走势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不如去买基金、黄金和股票。

标签: #银行职员 #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