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拙 创新 传承——记神舟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

admin 73 0

从2009年刚入所便与神舟飞船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神舟后生,到连续四次参加飞行任务,担任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发射任务的青年突击队队长;从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到副主任设计师再到主任设计师,他严谨踏实、追求极致、本领过硬、不畏艰难、锐意实干,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无论角色如何转变,激荡在贾贺内心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护佑生命往返家园、践行自由返回梦。

心在一艺,心在一职,他的习惯是认真

严谨、投入是贾贺对待工作最为可贵的精神品质,他的认真不是体现在一件事而是每件事,不在一时而是一世;点滴型号工作中近乎“至拙”的专注彰显着他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重。

γ高度控制装置是着陆反推子系统的重要单机,在返回舱软着陆最终阶段,用于返回舱与地面的测距,为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提供输入,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吊高试验是验证γ高度控制装置性能至关重要的试验。与神舟十一号相比,神舟十二号吊高试验参研人员全部为首次参与,为了确保试验高质量按时完成,贾贺组织研制团队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咨询神舟前辈系统梳理形成吊高试验专项工作手册,全流程推演试验过程,力保试验万无一失。从AIT静态吊高到外协单位调表再到AIT动态吊高,大到测试状态的把控、小到测试电缆的连接,贾贺全程跟进试验的每一个环节,他跟随团队连续奋战三天三夜,顺利完成试验后立即投入到后续工作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试验队员刘靖雷感叹:“吊高试验持续时间之久、强度之大对人的精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仅调表一个环节就长达6个小时,贾贺片刻不曾离开试验现场;试验结束立即投入工作,这股干劲、试验中的专注和精气神足以让团队所有人员敬佩”。

2020年12月,AIT大厅里正在进行分系统伞舱内正样产品的总装。作为分系统不可测试项目之一,伞舱内产品装配关系到载人飞行任务的成败。工作前一天,他组织团队开展总装过程培训,明晰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总装伊始,他与精通伞舱装配的老师傅们系统梳理产品状态,预想装配的各个环节,提前识别总装风险,哪怕一个螺钉、一个工具都精细检查到位;装配现场,他在总装架和研讨区之间不停穿梭,拿着神舟十一号和空投试验的装伞图册和神舟十二号的装配要求仔细比对,一丝不苟地确认着状态,并在神舟十一号的基础上新增了多个照相点及关键控制确认环节,进一步细化了分系统不可测试环节,制作的神舟十二号装伞图册的图册量与神舟十一号相比足足厚了近一倍。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他的动力是创新

型号研制过程中的担当让贾贺永远保持着一股进取的勇气,专业发展中的主动作为展现着他创新的活力。

神舟载人飞船降落伞是由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铺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的巨型降落伞。在回收楼四楼降落伞加工车间总能见到贾贺的身影,对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总是亲力亲为,哪怕再小的疵病他都不放过,逐一确认了神舟十二号降落伞加工过程开展的近五百次的搭接强度验证试验。对于降落伞包装过程这一不可逆环节,贾贺首创性地提出“四比——纵向同设计方案多批次比、横向同加工状态同批次比、关联同类型标准比、闭环工作前后比、“三确认”——降落伞产品包装过程照相控制确认、录像控制确认、产品保证要素落实结果确认,用该方法完成神舟飞船降落伞包装装配环节落地实施产品保证要素,采用关键特性照相与关键工序录像的静动态结合质量记录方法顺利实施了神舟十二号降落伞的包装和装配。

神舟十二号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过程中,他主持开展主伞材料更换技术状态更改规划与验证,制定了从原丝-材料-部组件产保要素控制点与验证试验方案,确保了主伞材料可靠更换;同时,针对开伞控制装置生产合格率低、性能不稳定等长期困扰的问题,通过对其生产、调试、筛选、装配、检测等全流程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高了产品生产合格率,并开展了长期真空环境贮存试验验证,为空间站工程用产品长期在轨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亲力亲为参与研制全流程,他的精力全部放在了专业成果创新上。508所回收着陆专业历史上首次智力引进、国内首次实现降落伞充气过程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首次采用融合降落伞强度试验和系统级空投试验信息的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法解决系统空投试验和可靠性专项试验方案设计优化问题、首次采用流固耦合与系统动力学融合方法开展雨雪等天气对系统影响分析验证分系统的容限能力和可靠性、回收着陆专业仿真技术领域首次获批面上自然科学基金……在构建完善的回收着陆专业仿真体系、推动回收着陆专业核心仿真技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贾贺可谓呕心沥血,他用创新和担当不断升腾着斗志昂扬的气场。

率先垂范,科学管理,他的核心是育人

作为主任设计师,在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同时,贾贺以“对自己负责,对团队负责”的态度承担起团队成员培养的责任。

2021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重大任务高频次发射期,载人空间站正式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神舟载人飞船更是迎来“一年两船密集发射,在研多批并行开展,研制阶段接续交替”的任务模式。研制队伍面临着空间站建造阶段和空间运营阶段研制任务交叉进行以及其他型号研制任务的多重压力,为了确保研制任务按时完成,满足载人航天工程配套型号研制任务需求,贾贺在管理上和“落地”较起了真儿。他细心的观察着团队中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带领团队互补共进,他充分运用自身多年来从事质量科学管理的经验,以“成熟型号,固定流程,专业队伍”,在508所试点成立神舟载人飞船回收着陆研制团队,对人员进行科学配置,从总体、降落伞、程序控制、结构机构、加工、包装、装配、AIT测试,每一个专业岗位通过“经验丰富的专家引领技术把关、年富力强的青年骨干担当关键岗位”的以老带新模式,在确保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搭建了完善的人才成长梯队。

为帮助青年职工快速熟悉回收着陆分系统,他组织各子系统系统梳理研制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保障条件和关键控制点,形成完整的分系统工作流程手册,为团队的快速成长指明了方向。如今,回收着陆分系统中有一批年纪轻轻便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他们在各个专业领域挑起了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岗位的重担。

在贾贺这位领头雁的带领下,老中青三代的神舟队伍结构基本形成,经验丰富、细致稳重、活跃创新有机结合,一大批新人快速成长,神舟团队在研究室乃至508所已成为一支快速响应、能啃硬骨头的“铁军”,各专业方向团队积极配合,快速有效地解决了诸多型号研制、关键环节的方案论证上的技术难题,使得神舟团队在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领域无往不胜。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他的使命是传承

在推动型号任务进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贾贺十分注重团队成员政治素养和工作作风的提升,系统梳理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29年来,一代代神舟人开疆扩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所取得的自由往返家园的辉煌成就,凝练总结了“团结协作,执着奉献,攻关担当”的回收铁军精神。秉承“离开了集体的力量,个人将一事无成”的理念,他致力于以回收铁军精神引领打造一支“铁一般”的回收队伍和“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并在型号研制工作中奋力做好回收铁军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员,以身作则带动全员为神舟研制团队刻上具有回收特色的时代印记。

团结协作,他是凝聚团队的主心骨。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系统工程思维,关爱团队、信任团队、依靠团队。他时刻关注团队成员的思想情绪及安抚,主动出击让成员安心工作;他充分信任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做好专业能力引领,发挥团队中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和新员工的拼搏精神,不断激发团队成员能力水平;无论是设计评审、产品加工问题处理、试验验证,他都亲身参与,不仅仅为了做好技术把关,更是为了时刻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执着奉献,他是家国情怀的涵养者。他爱家、爱亲人、爱朋友,但他也爱回收、爱所、爱航天。十二年来,在浓浓的家国情怀中,无论是型号工作的秉烛夜战、还是攻克难题的漫长攻坚,无论是持续数十天的外场空投、还是长达数月的发射场飞行试验,一次次的抉择没有掂量无需犹豫,在家和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攻关担当,他是本领过硬的冲锋官。工作中,他“吹毛求疵”、深挖隐患,笔记本中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故障分析、手机里多方追踪的研制微信提示,哪怕一个试验数据的微小偏差,只要隐患不解决,他废寝忘食、一点点反复琢磨,直至试验验证结束。

工作中的贾贺用实际行动鞭策着自己、感染着别人,他努力传承着回收着陆专业60多年积淀的精神文化财富,激励团队成员不懈追求、不断前行,让精神内化于团队血液、外化在团队行动,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奋勇前行。

十二年来,从少年到青春,他的视野如此“窄”,眼中只有从10km高空到地面的距离;他的胸怀那么“宽”,勤恳工作、任劳任怨,把所有的精力和汗水挥洒在伞花绽放、问鼎苍穹的漫漫长路上。他用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一颗初心书写着新时代神舟人的忠诚担当。时光流转、岁月如歌,十二载的坚守与奋斗再次迎来航天员健康、安全的返回,从神舟十二号飞船安全落地、红白伞花再次在草原静静盛开的那一刻起,贾贺已然踏上新的征程。

(原标题《至拙 创新 传承——记神舟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贾贺》)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李萍 通讯员 李莉 张亚婧)

标签: #神舟 #分系统 #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