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孩子,孩子经常哭闹,会控制不住脾气打孩子吗?

admin 340 0

  

  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孩子哭闹会控制不脾气打骂,是挺常见的事,根源在于没有情绪缓冲。

  人的情绪容易失控,往往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容易有抵触心,需要靠别的事来做情绪缓冲才不会发怒。

  这与具体的孩子是否乖巧无关,是因为个人价值没有得到体现,个人的社会交流欲没有得到满足,母亲的身心都不在健康状态,那么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当然也难照顾了。

  我个人观点,不提倡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包括爷爷奶奶之类),任何人天天面对重复的、还很难看到成果的琐事,都会容易情绪不稳。

  带孩子,能够家庭成员共同协作最好,祖父母辈的平常帮着喂喂饭、带出去逛逛;父母则陪着做小游戏、并给孩子洗澡、带上厕所之类,培养好习惯的同时还教一些生活常识。

  为什么古代讲男主外、女主内,通常只有女人带孩子呢?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不同,古代是家族聚居,而且院落是开放式,说起来只有妈妈带,其实是亲友帮着带,孩子多的话,还有大孩子带小孩子。

  那时尽管女的出门少,但七大姑八大姨串门儿一起绣花、做鞋,是自成小社会的。

  还有一些老年男子也出门少了,这些爷爷、叔公,常给小孩子讲故事,教认一些字,几乎算半个启蒙老师。

  现代呢,往往是门一关,家里真只剩宝宝和妈妈互动了。

  当然条件好的,能形成一个好的亲子圈当然不错,常常能一起带孩子聚会交流。

  但实际多数家庭,是只有妈妈在房子的窄小空间里,一个人围着宝宝团团转。

  前段时间,到一个远房表哥家里面,中午聚餐后,多数人在农家乐打牌,农家乐小,打牌声音嘈杂,我到他女儿家休息。

  那个农家乐是他家开的,他女儿家就在隔不远的地方。

  家里只有他女儿,带着一个一岁多的小孩,他女婿城里上班要晚上7点左右回家,她们经营农家乐,只有在生意淡季才去看看,所以带小孩的事只有他女儿一个人做。

  我在客厅沙发上闭目养神,表侄女在一旁整理玩具,小孩在小房间午睡。

  只安静不到5分钟,小孩哭着醒了,水喝多了,想上厕所,睁眼没看到妈妈,就哭。

  表侄女带小孩上了厕所,因为怕尿床,又给穿尿不湿。

  我说,天这么热,孩子也知道表达想上厕所,不要穿了,于是没穿。

  又5分钟后,表侄女轻手轻脚去察看小孩有没有想上厕所,没穿尿不湿,她怕尿床。

  看小孩睡得香,她退到客厅,但刚坐下,又起身去看。

  因为她先晃眼看到小孩翻身时,毯子似乎蒙住头了,忽然记起新闻里,有小孩被毯子蒙头窒息的,赶紧去仔细看。

  把毯子弄平整,盖到小孩脖子以下,又怕吵醒孩子,她轻手轻脚的,精神高度紧张。

  她这么走几趟,我也没办法闭目养神了,帮她收拾玩具。

  那些玩具收拢一堆,洒了消毒水,要拿到阳台晾着。

  去晾玩具的时候,她抬头看看晾衣竿,又拍拍脑袋,沮丧地说,怎么记性那么差?衣服洗了的,都忘了拿出来晒!

  急急忙忙去拿衣服出来,因为天气太热,衣服都有点发腻,又要用清水漂洗一次才行。

  忙忙乱乱的时候,不小心踢到一个盆,“哗啦”响。

  她怕把小孩吵醒,急忙去瞅了瞅,那紧张兮兮的样子,仿佛小孩是沉睡的恶魔,一醒来要天下大乱似的。

  我调侃两句,表侄女说,小孩还真是沉睡的恶魔,等醒了,她真是什么也做不了。

  看她有很重的黑眼圈,还不到30岁已经显得憔悴,让她去挨着小孩午睡会儿,我帮她漂洗衣服。

  她不肯,说客人来没有好好招待,就很失礼了,哪还能让客人帮着干活?

  让她不用客气,催她去午睡,结果她又去磨杂粮粉,用来做糊糊,等小孩醒了,要吃的。小孩需要少食多餐,也不能吃多油腻,辅食只有做精细点。

  等她把杂粮磨好,去厨房把糊糊做好了,还没有安静坐坐,小孩醒了,小孩睡的时间少,不到一个小时。

  抱小孩洗脸后,让我帮着看孩子玩几分钟,她再返回小房间收拾床铺。

  收拾好,又到客厅喂孩子,喂饭时,不停感谢我,要不是我,要么衣服得在洗衣机里捂臭,要么小孩吃不上杂粮糊糊。

  我说,那有什么值得谢,就顺手做几分钟的事。

  她说,就算在她去收拾床铺的几分钟里,帮着盯小孩儿,都已经帮了她很大忙。

  平常,小孩儿午睡后,等床那么乱着,也来不及给小孩洗脸换衣,她丈夫看着乱糟糟的房间还不高兴。

  可有一次收拾时,她转身进小房间后,小孩在客厅摔倒撞桌角上,差点儿直撞眼睛,再不敢让小孩离开视线。

  等她喂完,去洗了碗,又陪小孩玩积木。

  玩了约十分钟,小孩不想玩了,她劝着小孩,又教要怎么才可以搭稳固的房子。

  小孩很不耐烦地推开积木块,她很凶地训,快两岁了,怎么叠个房子总是叠不好?

  我在旁边看着,是有个三角形类似房顶的积木块,需要放到一些方形积木块的最上面,小孩不愿意那么放,她要求按图例去做。

  我说,也不一定按图例来,随便他怎么搭吧。

  然后,小孩自己乱搭了几分钟,又没兴趣了,把积木块弄得到处都是,再跑去翻出小火车来玩。

  她吼着不许玩小火车,必须得拼好积木。

  小孩理也不理,跟没听见似的,她抢下小火车,小孩哭了起来。

  她让小孩不准哭,这一下,小孩不仅哭,还双手双脚乱刨,把积木块弄得到处乱滚……

  看她眼里燃着怒火,手举了起来,要打小孩儿了,我连忙拉住。

  我说,小孩子就喜欢东玩西玩,你总让他按图拼积木,很枯燥的,还有也在屋里呆了大半天了,多闷,带孩子下楼去走走!

  她也不想吼孩子、打孩子的,回答时,声音都带了哭腔,她也想下楼通通新鲜空气,可是为了防出门意外,要带伞,要带上尿不湿,要带水杯、毛巾等等的各种杂物……

  还只能在楼下周围转转,不敢走远,走远的话要推婴儿车下去,这楼里没电梯,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带下去。

  想想也是,一个年轻女人抱着孩子,还带那么多杂物,走下楼梯也太不安全,万一视线不好踩空了,滚下楼梯就太可怕。

  还有,出门之前,得看看水电气关好没有,还要锁几道门,挺麻烦的。

  所以,如果她丈夫回家早,天气又好,晚饭后还能一起带孩子出门透透气,如果她丈夫加班了,或是连着下雨的天气,她几天都出不了家门。

  我帮她拿了杂物,锁好门,一起带小孩到她父母开的农家乐玩。

  农家乐里有个小游乐区,有两个客人的小孩在那里玩,她家的小孩也一起玩,因为有小朋友陪着,小孩也不觉得玩腻了,高高兴兴玩了差不多两小时,没去吵过妈妈。

  我就很纳闷儿了,隔得也不远,为什么她的母亲不每天去接女儿和外孙下楼玩呢?午餐高峰过了,完全有时间接他们下楼。

  她讲了原因,外婆这边希望奶奶看着小孩,让她去上班;奶奶呢,又认为他们住得离外婆近些,让外婆全职带。

  外婆才刚刚50岁,要忙自家生意呢,不愿意带外孙,还说奶奶那方没出什么钱,应该出点力,互相推着,外婆都不和外孙亲近。

  我就对表侄女说,自己去上班,接了奶奶来一起住,帮着带小孩。她找个轻松些的,中午有午休时间的工作,午后回家帮着奶奶把小孩带出门玩,晚上由她和丈夫一起带。

  这样她有工作,能找到成就感;奶奶带娃有人帮把手,也不会很累;大家都能缓口气。

  她不愿意,说孩子奶奶要带小孩只能早上送去奶奶家,晚上再去接,不愿把奶奶接来一起住着。

  她很害怕矛盾,害怕奶奶下午把娃带到外婆的农家乐后,就扔给外婆不管……

  其实生活处处都有矛盾,学会处理生活琐碎也是一种技能。不能为了避开矛盾,就什么都自己扛。

  只一个人面对小孩时,压力没有缓冲,情绪难以外放,很容易对小孩发脾气。

  很多文里讲,一个人带小孩的人,要怎么怎么调节,怎么怎么克制,但人不是机器,过度的压抑反而会引来更大的爆发。

  小孩也不是机器,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哭闹,完全没有规律,如果遇上生病了,更是要忙得心焦。

  任何的调解,任何的技巧,都只是一时的有效,要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家庭成员都共同搭把手才行。

  一部分人提倡国外那种,老人自己养老,年轻人自己带小孩儿,我不认同。

  每个地区的实际生活与文化传承不同,不能一味照搬。

  我个人观点,育儿时,应当是父母一同担起培育责任,妈妈在产后也尽快上班,尽快适应职场变化,而祖父辈的人要多给扶持和帮助。

  让幼儿快乐成长,让年轻人能有提升机会,老人也在享受含饴弄孙之乐的同时,和后辈搞好了关系,一家人能更融洽。

  绕了这么一圈,我给的建议也就是,单一个人带娃要调节情绪非常难,因为有那么多繁杂的事,安排好了这样也许那样要出错,解决根本,是跟别的家庭成员商量好,互相帮衬着。

  

标签: #经常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