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更“平易近人”!世界遗产的大众传播专项研讨会举行

admin 186 0

从万里布鞋团助力世界遗产“活起来”,到《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创新表达让“中国节日”火遍全网、走向世界;从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受网友热捧……如何更好地向年轻人推广世界遗产?10月10日,“世界遗产的大众传播专项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文物学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浙江广电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主管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文博与新闻传播领域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社会团体的专家学者,世界遗产地代表,部分媒体代表,以及《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主创团队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研讨会主题为“遗产走进生活 遗产传承文明”。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介绍了世界遗产的传播价值,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吴科峰,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共青团中央国际部副处长徐兴邦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院长段鹏,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畅谈世界遗产大众传播的思考和建议。

专家认为,世界遗产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正在以潜移默化的力量,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国目前拥有56项世界遗产,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点状分布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共同织就了一张熠熠生辉的世界遗产网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支持文化遗产的阐释与传播。

专家表示,从《国家宝藏》《传承者》,到《遇见天坛》《最美中轴线》《万里走单骑》……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一系列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节目,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文化魅力,为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提升了文化自信。

专家强调,如今,人们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开始了解和探究遗产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并纷纷来到遗产地游览观光,感受世界遗产与美好生活之间愈来愈紧密的联系,并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但是,与大多数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世界遗产及其尚待挖掘的文化宝藏相比,这还远远不够。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与发展,需要越来越深入广泛地传播,需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和媒体融合的鲜活力量,让文化遗产真正“走出去”“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感染更多公众的心灵。

高蒙河教授表示,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通过融媒体的新方法,让人们跟着遗产去旅行,跟着文化去打卡,并藉此引领新一波世界遗产的社会关注度,带动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福祉提高,向世人展现和推广遗产里的中国的美誉度。

单霁翔院长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离不开人民,更需要不断创新的传播方式,让文化自信深入每一位同胞的心灵。他认为,文化遗产的大众化传播应当以自信为根本,爱国为灵魂,国风为底色,时尚为韵味,不断推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全新传播方式。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作为主管部门,在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方向明确、积极作为,使广播电视宣传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优秀文化类节目不断涌现。通过一部部电视片、纪录片、综艺片、融媒体产品,创新了中华文明价值传播推广体系,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遗产变得更为“平易近人”,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让人们爱上文化遗产、汲取精神力量。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在创新中走向未来。

(原标题《让文化遗产更“平易近人” 世界遗产的大众传播专项研讨会举行》))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标签: #大众 #平易近人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