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出台!成渝“一盘棋”按下“联动键”

admin 116 0

华灯初上时的重庆夜景。 新华社发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围绕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规划纲要》进一步优化了作为成渝“双引擎”的重庆与成都的功能布局。其中,重庆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将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

2020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此后,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一年来,川渝两地已在多领域签署200余个合作协议,以重庆和成都为双核心的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日益清晰。

打造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从地图上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由北向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引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源。据公开数据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圈用2.8%的土地聚集了约18%的人口,贡献了约38%的GDP。

在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看来,国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目的就是要将地处西部的成渝地区打造成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的“第四增长极”。如果将成渝地区与东部沿海三大增长极连点成线,不仅能有效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将有效带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最新发布的《规划纲要》中,也赋予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一能”的重要地位,即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如何下好“成渝一盘棋”?《规划纲要》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但成渝双城经济圈方面,一城独大的问题比较突出。

鉴于此,此次规划对均衡发展有多次相应的安排部署,提出要“双核引领,区域联动”——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强化协同辐射带动作用,以大带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成渝将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治蜀兴川,交通先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起航一年间,两地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位任务,在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方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蜀道难”早已成为过往。

1小时,将成为未来成渝之间的时空距离。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成都“双核”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成渝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此外,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5000公里以上。

在航空方面,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会城市成都,正在不断刷新交通新纪录。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通运营,成都由此晋升为我国第三座拥有“一市两场”的城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高居全国第三位。

未来,成渝双城经济圈将剑指世界级机场群。

“《规划纲要》提出的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既指双城经济圈内的互联互通,也指双城经济圈与全国其他地区的高效连接。”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斌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还需要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今年1月1日上午10时,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从成都和重庆发车,驶向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从此,成渝两地开行的中欧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号。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超35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30%以上,成为行业“领头羊”。

四川物流研究院院长王智超表示,依托中欧班列,成渝两地发挥各自产业、产品、贸易、消费、物流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共筑参与全球分工协作竞争优势,将形成面向“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

以“一带一路”为引领,《规划纲要》对成渝双城经济圈提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要求。具体包括打造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纲要》明确,向南,成渝双城经济圈要与新加坡合作推动东盟及相关国家共同参与通道建设,探讨衔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和中欧班列建设合作;向东,需构建通江达海、首尾联动的东向国际开放通道。

共建具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成渝城市群巨大的经济潜力不仅建立在广阔的轨道交通网之上,还建立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下。2月25日,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而在《规划纲要》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也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大战略的反复“圈点”,不断凸显成渝地区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4月,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联手成立了八大产业联盟,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按照《规划纲要》,科技创新联盟将依托成渝两地科技创新丰富资源及自身优势特色,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随着《规划纲要》的发布,在中国广袤的西部,成渝双城经济圈将与历史性崛起的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遥相呼应,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

(原标题《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出台,“中国经济第四极”起航 成渝“一盘棋”按下“联动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竹 见习记者 陈行)

标签: #双城 #按下 #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