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俄”才能焕发第二春?哈萨克斯坦到底是如何成功“去俄”的?

admin 162 0

俄罗斯占领哈萨克后,就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把超过100万俄罗斯人迁移到哈萨克草原。10月革命后,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的边疆地区,超过150万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被流放、疏散到这里。

到1979年,哈萨克斯坦人口为1468万,哈萨克族528万,占36%;俄罗斯族599万,占比40.8%,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民族。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斯坦地区真的成了少数民族。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属于边、穷地区,其它加盟共和国闹独立搞的风起云涌,唯独哈萨克斯坦没有实力和资本去折腾,还想跟着俄罗斯大哥哪怕是喝汤也好,但被时任总统叶利钦无情地拒绝了。

后路断了,只好开始过自己的穷日子。与乌克兰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搞去俄化不同,哈萨克斯坦在不得罪俄罗斯的前提下, 悄悄地干活,不露声色地前行,少说多做办实事,终于完成了去俄化。与乌克兰相反,哈萨克是滥牌打好的经典案例。哈萨克斯坦去俄化主要做了4件事:



融族

既然是民族地区,哈萨克族应该成为主体民族,哈萨克民族文化成为主体文化。哈萨克政府对境内几百万俄罗斯人、乌克兰、德意志人,拒绝他们的双重国籍身份,要么融入当地,要么迁移,由于这些民族本身就有主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人,他们一直将俄罗斯视为祖国,愿意回到有亲属关系的俄罗斯境内,当时哈萨克比较贫穷,所以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因此纷纷迁出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政府在迁移过程中提供各种帮助。



有出也有进。哈萨克斯坦鼓励境外哈萨克人返回哈萨克斯坦,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军事单位等关键岗位,重用哈萨克人,排斥俄罗斯人,自然也动摇了其他民族在哈萨克斯坦内继续居住的信心,确立了哈萨克民族的主体地位。

迁都

哈萨克斯坦有5个州是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大笔一挥划给哈萨克斯坦的,这些州地理位置上和感情上都靠近俄罗斯,搞不好就会出现动荡乃至分裂。哈萨克制定相关法律,鼓励哈萨克人到北方5个州去生活,提高北边5个州中哈萨克族的比例,提高向心力。



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东南部的阿拉木图迁到北部5州中间的阿斯塔纳,同时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来的9州增加到14州,等于是在俄罗斯族居主导的州打入一个楔子,起到事实上监督作用,维护了哈萨克斯坦的国家统一。

定国语

1989年,有超过30%的哈萨克族人对自己的母语一无所知,会讲俄语的人则超过了60%,当时哈萨克斯坦全国能够读写哈萨克语的比例不会超过35%。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通过法律,将哈萨克语规定为“国家语言”,提出每一个哈萨克斯坦公民都负有掌握哈萨克语的义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免费的哈萨克语课程,将大量政府文件译为哈萨克语,强调各种正式场合使用“国家语言”。哈萨克斯坦成立国家级别的专门委员会,致力于使哈萨克语成为科学、艺术、教育和政治语言。自2012年开始,将哈萨克语的拼写系统由西里尔字母——俄语使用的字母系统,改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环境”,从而促进“公共意识的现代化”。



平衡外交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是一位政治平衡大师,这为哈萨克争取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国际环境。纳扎尔巴耶夫注重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绝不与俄罗斯对抗,同时与中国、美国、印度、欧盟、穆斯林国家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左右逢源,不搞一头沉外交政策,各方面都能说得上话。处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下,很容易成功。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哈萨克斯坦应该是转型成功的范例。

标签: #哈萨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