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梅长苏为什么刚开始假装辅佐誉王而不是太子?

admin 260 0

梅长苏真正的目的是扶持靖王上位。但靖王实力不够,在明面上不能直接辅佐靖王,只能选择太子和誉王一方来达到扳倒他们的目的。那当时梅长苏为什么没有假装选择太子而要选择誉王呢?





以下观点均基于电视剧故事情节。

一、誉王更为迫切地需要梅长苏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人,自己就能更好的利用。

誉王只是亲王,而太子已经是太子。如果一直这样耗下去,一旦梁王驾崩,太子顺利登基,誉王再无机会。也就是说目前有利方还是在太子。誉王想要成为皇帝,就必须改变现状,其形式更为迫切,更需要梅长苏。

一旦梅长苏找到了这个更有需求的人,便能得到更好的信任然后名正言顺的利用他的任何资源去对付实力更强的另一方,效率会更高。电视剧中梅长苏就是在誉王无条件的信任下、无限的资源利用中扳倒太子的。

二、太子的实力要强于誉王。为了同时削弱双方,达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的目的,梅长苏只能选择誉王

我们来看一下太子和誉王各势力比较,可以看出,太子势力要强于誉王。

军方: 太子宁国侯,誉王庆国公。 宁国侯为一品军侯,掌管负责京畿地区防卫的巡防营,紧贴宫城,且宁国侯在太子身边出谋划策,在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反观庆国公,虽也是军方势力,但势力在滨洲,对誉王在京城的储君斗争作用并不大。且在梅长苏进京前,庆国公已注定倒下。军方势力,太子胜。



六部:太子有户部、礼部、兵部;誉王有刑部、吏部、工部。在剧中,户部与太子开私炮坊谋暴利以用于各类开销,其作用不言而喻;而誉王方面,在剧中除刑部在兰园藏尸案上发挥重要作用外,其余均无过多阐述。六部势力,太子略胜。



后宫:太子一方为越贵妃,誉王一方为皇后。尽管剧中明确表明,越贵妃宠冠后宫,但皇后毕竟是皇后,完全能够驾驭后宫,且梁王对其信任有加。另一方面,因越贵妃心计较深,多次为太子摆脱困境。综合下来太子略胜。





江湖势力:太子一方为天泉山庄,誉王一方无江湖势力。尽管誉王有红袖招,但其只是用于出谋划策,无江湖作用,且红袖招并非真心辅佐誉王。江湖势力,太子胜。

另外,在打击誉王势力时,除吏部是由梅长苏策划起了个头外,其余均由太子直接除掉,梅长苏只是推波助澜而已。而打击太子势力时,其每一桩都是由梅长苏精心策划并借助誉王甚至亲自出场才成功。由此可见,太子势力是占据上风的。





在电视剧中,太子被废时,誉王势力大大削减,事实上已无可用之人,进而不得已选择与夏江合作。若刚开始就选择太子,以誉王当时的实力是不足以除掉太子太多势力的。也就是说,如果选择太子,誉王被除掉后,太子可能会变得更强,后期扳倒太子会难得多。





所以,假意帮助较弱的一方逐步打击较强的一方,而较弱的一方可直接被较强的一方再削弱,从而达到两败俱伤的局面。这才是梅长苏想要看到的局面。

三、其它原因

首先,宁国侯谢玉为太子一派,梅长苏基本不可能去辅佐太子。

梅长苏的目的是昭雪平冤,其计划多数是不利于太子。谢玉智谋较高,难免会被发现端倪。且行动时还需考虑如何应对谢玉,不便谋划。

第二,突如其来的事件——昭仁宫事件

昭仁宫事件是梅长苏未预料到的。越贵妃对霓凰郡主下迷药,想让司马雷成为郡马。由梅长苏的决断,事件最终越贵妃降为嫔,太子禁足,本该受罚的靖王无事,司马雷爵位被削,誉王成了最大受益者。此事件后太子认为梅长苏是故意针对且已倒向誉王,兰园藏尸案发生后,即刻便谋划了刺杀。这样一闹,梅长苏自然也没有理由再选择太子了。



综上所述,靖王实力太弱,要想扶靖王上位,必须先选择太子和誉王中的较弱的一方假意辅佐,利用其资源对抗较强的一方。其宗旨是:“除强扶弱”“两败俱伤”“渔翁得利”。而誉王处于相对较弱的一方,梅长苏也只有选择誉王而非太子。

标签: #琅琊榜 #梅长苏 #刚开始 #太子